“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这是唐诗中一位佳人在剪纸的美丽画面。剪纸,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历史,2009年,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在如布绢、皮革、纸张、铝箔、塑料等薄材上剪、刻、凿、锉、手撕、火烙出的作品都叫剪纸。
剪纸分南北。黄河流域的剪纸粗犷而质朴,主要配合民俗活动而用,多写意表现。长江流域的剪纸精巧而细腻,主要用于女红刺绣的花样、绣模,多写实描摹。湖湘剪纸地处长江流域,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有湘西的踏虎凿花与苗族剪纸,有湘中剪纸、望城剪纸、梅山剪纸、湘南的大桥剪纸等。涵盖汉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白族等民族,具有湖湘文化中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特色。
说起湖南的剪纸名家,业内公认的至少20个,除了在全国知名的黄靠天、秦石蛟、李希特、向亮晶,还有长沙的徐明星擅剪连环画式的长卷,张询教少儿剪纸有一套;株洲的李映明学国画出身,八个样板戏和株洲八景剪得好;涟源的姜新民是火烙剪纸第一人;娄底宁亚肖剪纸大气装饰性强,得过金剪刀奖;古丈的谢志平用山西的剪法,剪出湘西风情……此外,还有不少剪纸高手隐藏在民间。
湖南的民间剪纸,有如遍野的山花开放于三湘每一个角落,贯穿于每一项民俗活动之中。在湖南民间,逢年过节贴窗花、挂喜笺,婚庆喜庆日张贴“喜”字,小孩满月在红蛋上贴礼花,为老人祝寿在礼品上贴“寿”字团花,还有新居里的帐檐花、帐飘花、枕顶花和元宵节街市上的剪纸灯花……剪纸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浓浓的喜气和无穷的趣味,它点亮着劳动者的心灯,烛照着人民大众的生活与生命之旅。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