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
“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在家中小院锻打制作保安腰刀的记忆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马尕主麻回忆称,每当冬季,父亲总会披一件棉衣在火炉边锻打腰刀,母亲会在一旁帮忙,等父亲累了,就搭把手上去替一下。
家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的马尕主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的传承人,41岁的他已经从事保安腰刀制作超过20年。“‘鸳鸯刀’是情侣之间的定情信物,‘子母刀’是父母送给子女的成人礼物,‘波日季’相传可以除妖斩魔,‘什样锦’寓意长寿康宁……”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腰刀作为保安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明创造的一项手工艺品,其锻制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安腰刀花色品种多样,虽以什样锦、波日季等单刀为主,但也有像鸳鸯刀、子母刀等类型的双刀。”马尕主麻表示,不同于传统刀具,一把保安腰刀的制作少则需要40多道工序,多则要经历80多道工序。
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制作是最常见的打刀模式。如今,保安人在延续这种方式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将家庭作坊打造成了专业的工作室。马尕主麻也在自家院内成立了保安腰刀工作室。
折花刀是保安腰刀技艺的典型代表,因刀体刚柔相济、刀面纹理奇特、刀刃坚硬锋利备受“刀客”(打刀的人)青睐。“折花刀的刀身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在加钢工序中前后一共要加入40多片钢片合并锻打,再将刀坯置入火炉中加热,等刀坯软化拧成麻花状后,反复锻打才能制作完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如今锻打、淬火、抛光等过程都可由机器完成,以前需要数月甚至一年制作一把保安腰刀,现在只需要几天时间。
从维持生计到传承技艺,马尕主麻认为,保安腰刀的发展见证了保安族群众生活的巨大改变。如今,抡锤打刀虽然不再是保安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保安腰刀产业依旧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