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1年04月05日

溇澧大地上的新天地

——慈利县发改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吴献党 通讯员 钱锐 朱洁琼

阳春三月,油菜花儿金黄,桃花李花盛开。走进慈利县各乡镇易地搬迁安置点,一道道平坦的水泥路面纵横交错,一栋栋黑瓦白墙的安置房比肩而立,各色花草点缀其间,小区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近年来,慈利县发展和改革局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为搬迁群众搬出了一片新天地。据悉,整个“十三五”期间,慈利县共投入资金11.5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044户14410人,并积极做好“后半篇文章”,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2020年11月,慈利县被评为“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局长朱琼英被评为“全国奋进易地搬迁干部”。今年2月,从北京再次传来喜讯,慈利县发改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新政策 新要求 新责任

前些年,在慈利较偏远的乡镇,大部分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贫困村民居住的房屋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大山像一道屏障,不仅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还总让村民们提心吊胆,担心居住安全。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县委书记邱初开的话掷地有声,指出了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此,慈利县委、县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当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把手”工程,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县委书记亲自调度项目进度,县长每季度听取专题汇报,并亲临项目现场指导。县发改局局长任联席办公室主任,每月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调度、跟进易地搬迁项目建设,并与县直相关部门及乡镇抢晴天、战雨天,千方百计让贫困群众尽早住上新房。

易地搬迁,首先要科学选址。“要精选出最好的地方给老百姓住!”县委书记邱初开如是说。按照这一理念,慈利县发改局要求全县各地的安置房(点)必须符合“三靠近”原则: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产业园区。同时,每个安置房(点)都要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完善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幅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选好址,更要建好房。在建房过程中,慈利县发改局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现场施工监理、工程竣工验收四道关,并采取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派人全程监督、组织联合检查组随机巡查、成立由村两委干部和搬迁群众组成的“建房监督委员会”的方式进行三重监管。

2016年至2018年,短短三年间,慈利县遵循“宜居宜业宜游”的安置原则,按规划、分年度有序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建成安置住房4044套36万平方米。青山绿水之间,一排排新房成了搬迁群众告别贫困的新家园。

新道路 新住房 新起点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以前住在偏远的地方,出行不便,吃水困难,脱贫更难。现在搬来了祈福寨,不仅住上了新房,还能脱贫致富。”搬进慈利县江垭镇佛塌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村民夏平恒高兴地说。

夏平恒是勤劳致富的一把好手,不仅种植药材“七月一枝花”,还养殖了10余桶土蜂,办起了家庭式葛粉加工作坊,年收入达8万多元。易地扶贫搬迁给他带来的不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是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的改变。

2018年12月20日,江垭镇临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成,全镇446户1562名搬迁群众全部搬进了新房。其中,137户459人“拎包入住”进了临江安置点,成为了“街上人”,正式与生存环境恶劣的大山告别,这喜庆的一幕让搬迁群众永生难忘:“我们从来没有感到这么幸福过!”

让贫困群众搬出穷沟沟,告别恶劣环境,还要让大家就近就便享有道路、供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记者在零阳镇工业集中区安置点看到,水、电、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全覆盖,容积率、垃圾分类等各项指标管控到位,龙潭河镇铁树潭老屋场安置点还建设了垃圾和污水处理站。

2018年12月,零溪镇82户303名贫困群众陆续住进了墨园社区胡世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个安置点建在集镇附近方圆300米以内,超市、医院、学校、汽车站应有尽有。搬迁户张发仙住上新房后,还在附近一家制衣厂找了份新工作。她说:“现在上班、买菜、坐车都非常方便,比起以前的旧房,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新家园 新生活 新梦想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为让搬迁群众早日实现增收致富,慈利县发改局开辟了一系列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具有慈利特色的扶贫开发路。

开辟特色农业后续产业发展空间,给予种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的搬迁户人均不超过3000元的补助。支持集中安置点周围发展1-2个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茶叶、中药材、杜仲等多年生、可循环的特色农业;叫响了“硒有慈利”县域公用品牌,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雄花茶”系列杜仲产品、“云雾王”茶叶、“洞溪七姊妹”辣椒等产品远销省内外,南山坪蟠桃、苗市丑柑、杨柳铺藤梨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开辟文化旅游后续产业发展空间。采取“农旅一体化”模式,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将有资源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示范社区,逐步形成了景区辐射、休闲体验、节会赛事、新兴业态等旅游扶贫“四种模式”。

开辟“扶贫车间”后续产业发展空间。对搬迁选址在产业园区附近的安置点,引导园区企业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促进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工人转变。目前,县工业集中区安置贫困人口就业358人,并在各搬迁安置点设立扶贫车间39家,进行制鞋、养蜂、茶叶种植加工、杜仲栽培及嫁接、汽车维修和月嫂服务等6个专业培训,实现就业420人。

2016年,赵家岗土家族乡天台村村民李美娥搬迁到金坪村集中安置点,2017年进入安置点扶贫车间比思特服装厂务工,对于如今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她来说,看不到希望的贫穷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县4044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无论走访哪一户,听到的都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新家园、新生活,让慈利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尝到了甜头,新时代下的搬迁户有了新梦想。如今,进入安置点,访贫困群众,听到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的好政策。”

--> 2021-04-05 ——慈利县发改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41376.html 1 溇澧大地上的新天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