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李享
2019年4月,慈利县如期摘掉了“贫困帽”。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属于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慈利,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赢的路子。近日,记者采访了慈利县县委副书记朱超雄,了解该县在过去6年脱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出的成功举措以及收官之年的打算。
贫困发生率由16%降至0.31%
慈利县71万人,2014年底农业人口占62.27万人。
“对贫困县来说,抓脱贫就是抓发展。”慈利县委副书记朱超雄说,面对134个贫困村、220个贫困人口达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24095户85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艰巨任务,慈利县一直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018年底,全县13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2019年4月16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慈利县整县脱贫摘帽。
截至2019年底,慈利县累计脱贫23200户83543人,仅剩895户1957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降至0.31%,贫困人口错退率、漏评率为零,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2019年底,慈利县生产总值由2014年的140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增长50.71%。经济结构明显改变,为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提供了财力支撑。
2014年至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994元增加到11671元。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贫困户通过资产获得稳定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目前,慈利县已全面消除区域贫困、绝对贫困。
全力以赴促脱贫,千方百计防返贫
零溪镇金龙村余文富一家特别感恩党的好政策。2017年,抓住农村危房改造的契机,余文富一家新修了100多平米的小平房。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后,他通过养猪、种植油茶和水果彻底摆脱了贫困。
2014年至2019年,慈利县实施危房改造11370户。朱超雄介绍,在危房改造过程中,慈利县因户施策,创新了亲友帮建、村组干部代建、社会力量捐建、专业队伍承建四种“建设模式”,切实解决了深度贫困户改造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2018年,慈利县被国务院列入“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榜单”,获国务院通报表彰,成为全国19个、全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
旅游扶贫也是慈利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慈利县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创新培育了景区辐射模式、休闲体验模式、节会赛事模式、新兴业态模式等旅游精准扶贫“四种模式”,大力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旅游度假名县”“湖南省旅游强县”“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等称号,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在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召开,慈利旅游扶贫成为全国样板。
2019年,慈利县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38个贫困村和11385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当年,罗潭村被评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存量贫困人口脱贫外,更要防止新致贫人群和返贫人群。对此,慈利县在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减少贫困存量的同时,重点关注因病、因学、因灾等导致困难群众致贫因素,控制贫困增量。
2019年7月,该县采取“政府+保险”保障方式,按农村人口15%的比例,购买了83640份“防贫保”,成为全省率先尝试利用商业保险助力脱贫攻坚的区县。“防贫保”理赔面向全体农村人口,解决因病、因学、因灾影响到“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村居民致贫风险,增强了处于贫困线边缘人群的抗风险能力。
向乡村振兴再出发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慈利县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该县开展了全县范围的问题排查整改,对上级交办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全县脱贫质量“回头看”自查和平时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清零,并集中力量对尚未脱贫的895户195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050名档外边缘户、已脱贫监测户对症下药,因户施策搞好帮扶工作,同时对相对薄弱的乡镇和村开展重点帮扶。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我们将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向党中央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历史答卷。”
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已经摘帽的慈利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朱超雄表示,接下来,慈利县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脱贫摘帽之后,向乡村振兴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