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智慧 谢德才
2月21日,记者来到桑植县谷罗山乡学堂堡村——罗峪整编旧址。
旧址占地343平方米,有木屋12间。
93年前,贺龙在这里整训部队,史称罗峪整编。
站在旧址前,贺龙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覃章衡深情地讲述了那段历史。
1927年底,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利,贺龙主动请命回到湘西重建队伍。次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由贺龙、周逸群等组成中共湘西北特委,返回湘西,发展革命武装,建立工农政权。
1928年2月29日,贺龙和周逸群、卢冬生、贺锦斋、李良耀等7人,辗转回到桑植,在洪家关联络旧部,一个月时间,聚集3000多人,并决定在桑植县城打响革命的第一炮。4月2日,桑植起义的熊熊战火燃起。
在贺龙纪念馆内,讲解员陆海燕告诉记者,桑植起义的故事颇受游客关注,“或许是大家都有家乡情结,也或许是桑植起义本身就令人关注”。
得知桑植起义消息,国民党反动派极为惊恐,很快组织兵力围攻桑植县城,工农革命军奋起反抗。遗憾的是,贺龙、周逸群等人在洪家关、栗树垭、苦竹坪三战失利。
“战斗失利,贺龙还会选择进攻吗?”一位游客问。
“聚集起来的部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加上思想并未统一,很难打胜仗。”陆海燕说,战斗中,周逸群与贺龙失去联系后转往鄂西,贺龙则召集余部继续坚持斗争,并不断总结失利教训。
7月中旬,贺龙果断率部前往罗峪,在这里整训部队,在部队设立党代表、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1928年8月1日,贺龙在罗峪召开南昌起义一周年纪念大会,宣布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全军1500余人,贺龙任军长。
“罗峪整编的核心要义,就是建立起党对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也为红二军团以及后来红二方面军组建奠定坚实基础。”
(下转2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