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往年春节,“谷东”们都会选择来到位于永定区教字垭镇的农园体验打糍粑、炒炒米、做麦芽糖等民俗活动,回家时再购买大米等农副产品带给亲人朋友品尝。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谷东”都通过网络订单的形式购买基地的产品。
产品备受追捧的背后,沉淀了童军十多年来对“土著农耕”种植方式探索的成果。
他用自己做的有机肥代替化肥,再通过两次翻耕,通过密植,再加上控草肥,来达到控草的效果。因为有机肥发酵之后具备控草的功能,所以完全不需要任何除草剂。
“土著农耕”种植出来的大米不仅口感好, 而且营养价值高,备受市场欢迎,年销售额可突破2000万元。目前,“土著农耕”种植方式在全国已经推广到几个基地,效果比较显著。
善农善耕的童军还经常会组织公益培训,每年都会组织免费培训将“土著农耕”种植技术进行推广交流,把好的技术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也可以种植粮食,而且种出来的食物更安全、更放心。
童军对“土著农耕”的坚持,既守护了“谷东”们舌尖上的健康,更增加了当地农户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0岁的覃凤英便是其中之一。在基地工作6年的她,先后在食堂、加工、打包、发货等岗位上做过,如今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务工收入和价值600元的物资奖励。
2020年,因为覃凤英的孩子到城里的中学就读后,童军便为她进行调岗,在城里负责发货,让她能够兼顾工作和家庭。
同样得到童军照顾的还有彭香兰。彭香兰的女儿患有慢性疾病,经常需要服药。为了让彭香兰能在务工的同时照顾好女儿,童军经常让她把女儿接到基地来,和大家一起用餐。
她们的案例只是童军的耕心自然农园带动当地村民务工的一个缩影。仅教字垭片区,在基地长期务工的就有20人,插秧、收割稻谷时临时用工人数在1200人以上,每年,基地要发放150万元左右的工资。
除了务工,基地从2014年开始陆续流转了教字垭镇400多亩的土地,每亩流转费用分为320元、400元和780元三个等级,让广大农户在流转土地中受益。
因为销售市场广阔,童军还与种粮大户签订了订单收购协议,每亩可带动农户增收300—500元。永定区收购面积约为2000亩,教字垭镇就有近300亩。
发展的同时,童军不忘回馈社会。2020年,童军就对教字垭镇120多户困难群众进行直接帮扶,每户赠送25公斤大米。
就业有门路,产品有销路……如今的耕心自然农园,已经成为教字垭镇诸多农户幸福的源泉。
2021年,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铺开,在农旅融合中探索童军,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旅融合充满了信心。
今后,童军将致力于打造特色水稻观光园,把农场、基地与青少年农事知识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更多青少年和家庭亲近自然、享受健康,也让更多农户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在农旅产业中,通过奋斗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字垭镇副镇长覃圣良告诉记者,耕心自然农园是教字垭镇农旅产业发展的一支潜力股。作为是永定区的农业重镇和武陵源杨家界、天子山的进出门户,未来,教字垭镇农旅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教字垭镇党委政府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目标,围绕杨家界片区、龙洞湖片区以及两溪片区重点铺排农业、全域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旅游兴镇目标,推动农业与旅游业双轮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