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1年02月19日

努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逢岁末年初,又是村两委换届,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尤为重要。

推动产业融合,做好发展衔接。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二者有机链接的必然要求。审视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比较效益低和项目短期化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要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换,必须从根本上遏制产业扶贫的短期化偏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白茶、莓茶等优势产业及主导产业。在保护当地生态的基础上,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特别要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根据当地优势发掘适宜的新产业新业态,做好产业规划,形成“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借助于特色产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进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业带贫益贫能力。按照产业振兴的要求,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靠旅游立市,“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永定区石堰坪村、马头溪村,将美丽山水串联成线、成片,打造“苏木绰”新景,为贫困群众带来了致富机会;武陵源龙尾巴村重点打造民宿产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80%以上参与到乡村旅游;慈利县南山坪村叫响“南山桃源”乡村旅游品牌,可赏花、摘果、玩户外,人气爆棚;桑植县洪家关村与旅行社合作,瞻仰参观、民俗体验、革命故事、红军简餐“四合一”红色旅游模式风生水起。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成功的范本,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完成旅游扶贫的张家界样本。

加强机制创新,做好政策衔接。1月12日,《人民日报》以《“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为题给张家界屋场会点赞,称“张家界的屋场会无疑是一次加强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统筹考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发展情况,做好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有效衔接。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包括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制度体系,建立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解决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工作机制,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激发主体和要素活力。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实践经验,从实际出发,对脱贫攻坚的特惠性政策实行分类处置,促使其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制定过渡期政策,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使现有帮扶政策在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和防止发生新的贫困。适应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转变,将单纯针对特贫农户的扶持政策,转变为乡村低收入群体的常态化扶持政策。

统筹乡村治理,做好服务衔接。村民自治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基本形式,充分调动并发挥了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这在乡村振兴中应继续坚持下去。我们要借村两委换届的机会,细致研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问题,围绕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工作思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要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索“互联网+非遗”新模式,强化非遗保护和传承,鼓励更多非遗文创产品研发生产。这方面我们同样有些成功的经验,应该好好地推广。推进城乡信息化一体化设计和融合创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应该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着力方向。

--> 2021-02-1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39903.html 1 努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