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美慧
“红军不拍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桑植县刘家坪乡坐落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图文、物件形象的再现了红军的辉煌足迹,讴歌了红军坚韧不拔、团结战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精神,无声地诉说着红军为争取解放而努力拼搏的丰功伟绩。
讲解员是一座城市的风景线,是一个纪念馆最靓丽的名片。1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时,谷秀芹正在给大家介绍立在馆内中央的几位将军雕像,她身着笔挺的黑色工作服、扎着利落的马尾,整个人看上去精气神十足。在和记者的交谈中,谷秀芹一直不急不慢,娓娓道来之中透着满满的亲和力,清晰圆润的声音也让人不由自主去地聆听她的故事……
对于从小就生长在贺龙元帅故居附近的谷秀芹来说,“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几乎伴随了她整个童年,父辈们总是会和她讲述那些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耳濡目染之下,谷秀芹也开始对红军战士们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钦佩这些为了革命而无私奉献的战士们,想用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去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2011年,谷秀芹正式进入贺龙纪念馆开始了讲解员的工作。一开始,谷秀芹还不是很懂发声技巧,而工作起来一天起码要讲3遍,一遍下来大概需要3个小时,这样高强度的讲解让她患上了咽喉炎,甚至需要做声带小结手术,但她仍然坚持热爱自己的工作。一年后,谷秀芹被调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当时的老馆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人力财力都不充足,谷秀芹除了要担任每天的讲解工作,还要负责打理馆内的环境,锄杂草、清理文物都是常有的事。
就这样,谷秀芹红军讲解员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她一直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摸索前行,努力“修炼”。在她看来,讲解员是一项融合了教师、播音、主持和表演的综合型职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就要内外兼修。工作之余她坚持舞蹈健身,让自己的外在形象更加美好。同时她还阅读丰富的书籍,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文化知识贮备,她把每一位进馆的人都当作自己的老师,认为他们身上都有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
十年的时间已经让谷秀芹如其所愿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现在的她还带领一个12人组的讲解小团队,她一直跟队员们强调要提高思想觉悟,从内心深处热爱祖国、热爱党以及热爱这份工作。随着张家界近年来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推进研学旅行,谷秀芹和她的团队也相继挖掘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讲解作品,例如《一碗米饭有多重》《元帅74年回家路》和《中国最小的红军战士》等,都由小见大的给大家展示了中国红军那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