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晴
深冬暖阳高照,青山绿水间,红色桑植,游人不断。
在湖南百年红色教育基地,游客正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贺龙故居,游客驻足参观,缅怀革命先烈;在贺龙公园,同样迎来一批批游客瞻仰贺龙元帅铜像,合影留念……虽受疫情和旅游淡季影响,桑植的红色旅游景区内依然处处涌动着喜人的变化、实干的热潮。连日来,记者一行来到桑植县,进景区、下乡村、跑部门,一睹这片土地别样的红色和炽热。
桑植,是一片红色沃土。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十三五”期间,桑植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主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红色当头,三色融合”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张家界旅游经济圈,发挥“旅游+”功能,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旅游业态不断完善,红色旅游蓬勃兴起,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
春风得意马蹄急。近年来,桑植进一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全力做好保护开发、服务提质升级、活动营销、精品景区线路打造等工作,重点打造了刀劈盐局旧址、洪家关革命烈士纪念塔、红二方面军出发地纪念馆、贺龙纪念馆等景区,红色旅游产业链明显延伸,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2016年到2019年底,桑植红色旅游总收入21.92亿元增长到39.39亿元,增长79.69%,旅游人数由446.4万人次增长到688.62万人次,增长54.26%。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张家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受到游客热捧,其中桑植县洪家关旅游景区同比增长24.35%、芭茅溪盐税局旧址同比增长55.93%。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寒冬下,桑植红色旅游如何逆风飞扬?随着黔张常铁路、张桑高速的通车运行,桑植县加强了与张家界核心景区互补对接,每年近200万名游客涌入桑植;洪家关文旅小镇、苦竹寨改造、红色旅游智慧信息系统等等重大项目相继上马;桑植白茶、桑植粽叶等特色产业已经走上了品牌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的康庄大道。
有着红色基因的桑植举办了多场形式多样,“接地气”的红色旅游活动,引来无数的“聚光灯”!2019年,桑植县成功举办湖南省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桑植民歌节;2020年,组织参加省旅博会和省红色旅游文化节等节会,赴黔张常铁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宣传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对接张家界旅游、助推桑植脱贫攻坚”研讨会,举办了张家界市第二届网红直播旅游界暨虎牙“合租大富翁”活动……景区景点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走进贺龙纪念馆,工人们加紧修缮展馆,一片繁忙的景象。高峰时期,这里日均接待逾万名中外游客,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备受青睐。
(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