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1年01月14日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编辑《有发僧文集》感言

□ 周美蓉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认识龚澧舟,那时,他是春风漫卷过的政客,西装革履、神情严谨,偶尔碰面,彼此矜持得连打招呼都省略了。因而,我绝对不会把他和书法、文学混为一谈。直到2014年,我和一批热肠君子共同为家乡编写160多万字的文史巨著《最忆沅古坪》一书,我与龚澧舟同为编辑,共事5年,总算对龚澧舟有了实质性的了解,他不仅是砚田笔耕的书法家,还是一位诗词歌赋的文学爱好者,更是一名企业家。

龚澧舟很聪明,他说“高处不胜寒”,天命之年,忽然转身下海经起商来,没几年工夫他就脱贫致富。后来在他的带动帮助下,还将农村兄弟姐妹、媳侄外甥等,全家、全家地从农村带进了城里。然后哩,家家又买房子又买车,使整个家族变成了城里人,提前走完了农民城市化的进程。

没想到,这位在商海游刃有余的高手,从来没放松自己读书学习的爱好。他告诉我,就因参加编辑《最忆沅古坪》一书,促使他有了出一本书的想法,并立马做出编写此书的决定。

我当时是《最忆沅古坪》的主要编辑,他对我的做事风格和写作能力颇为赞赏。于是,邀请我为他编辑此书。因有过几次编书经历,我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

2017年夏,那天,当龚澧舟把一摞本子交到我手上时,看着那些日记本,一阵刻骨的感动之后,深感责任重大。当翻开笔记本的一刹那,我眼前突然一亮,那干净整齐、清楚明了的字迹,令人看了赏心悦目。真是字如其人,严谨中不失雅致,娟秀中更见功底,笔记和日记撰写如此精致漂亮,真不愧是书法家。

再细看内容,就像打开了一座知识宝库,我被震撼了。不管是笔记也好日记也罢,足以证明龚澧舟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包罗万象。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自从读书识字以来,就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身边带个小本子,把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经典知识都一一记录下来。或记录疑难的问题,或记千感之一得。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挑选鉴别,是在学习中“高速摄影”所捕捉的某一个镜头,是采摘万木丛中的某一朵鲜花,是从肥沃大地上掘取的一把泥土,予以备考,涓涓成河,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如本书《对联集锦》《韶山拾絮》《珠海三则》《古都淘宝》等文,就是这样得来的,从而写下上百万字的笔记和日记。还记录了成千上万的名人警句、人生感悟、哲理名言、佛理禅语、儒道至圣、诗词歌赋等。

龚澧舟从骨子里爱恋家乡,在血液里流淌着善孝与亲情,满脑子装满了怎么也挥之不去的乡愁。他的乡愁是什么?是他沅古坪盘塘的故土情结。

龚澧舟17岁走出家乡,从一名军人到林管站站长、乡长、党委书记,从乡长到公路养护段段长、党委书记,从段长到市运管局科长,再到现在的企业高管。经历了从农村到部队,又从部队到农村,再从农村走进城市,一路走到今天,他很努力,也很优秀。他常用“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的话警醒自己,在自己的人生之海扬帆奋进,成功到达彼岸。

龚澧舟始终不忘自己是平民的后代,始终怀着一腔赤子情怀感恩家乡、感恩土地、感恩亲人,感恩父老乡亲。他在《我家门前一条溪》《重孝家庭多寿星》《喻家湾老屋场》等文中,写亲人们的善良纯朴、仁德诚信,豪情仗义,热情大方的为人处世;他写家族传承家训,耕读为本,当穑而食,桑麻而衣,繁衍生息的生活场景;他写兄弟姐妹及晚辈尊老敬贤,家庭和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助人扶困,勤俭持家的家风美德。

龚澧舟特别钟爱“云台有发僧”这枚书法章,本书因此得名《有发僧文集》,还根据笔记内容确定了本书“滴墨成痴、滴墨成痕、滴墨成伤、滴墨成趣”四个章节。每当夜深人静,我坐在电脑前,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笔记本,一本本从头到尾,一篇一篇、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在键盘上敲打,分门别类整理成文,分别装进一、二、三、四辑。

把描写家乡山水、童年回忆等内容整理成篇,一一放在 “滴墨成痴”的第一辑。这些文章大部分是短文日记,我在原几百字的基础上展写成千字以上甚至几千字的文章。偶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上记号,然后用手机拍下照片,从微信上发给龚澧舟,以求正确不误。对一些不熟悉的人、事、时间、地点,利用微聊交流,从而保证了史料的价值和证实性。也有因年长月久,很多东西一时无法记起,只能等他自己走访后再讲述给我。这样一来,有的文章要经过多次加补修改才得以完成。

把记录求知、游记、名言锦句、人生感言等内容都归纳到“滴墨成痕”的第二辑。看似只需简单的归纳,可操作起来并不轻松,凡写爱情婚姻的精美绝句,将其归纳到“围城妙语”系列;凡感悟、随想精彩之谈,都放在“生活随想”之列;那些名人名言,一律安放在“锦言妙句”的名下,还有龚澧舟自己的人生感悟、诗词歌赋等,统统归于“我的感想”之门。有不少至理名言,我把它引用在很多文章中,从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把讲述祖辈父母、家人亲情、爱情婚姻、生老病死等情感文字,全部安排在“滴墨成伤”的第三辑。这一辑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编写起来更加有难度,因为龚澧舟的日记是几十年来的零散记录,必须要瞻前顾后、前后照应。比如整理《忆母亲》,我要把所有日记本上关于回忆母亲的记录,一点点搜集整理成一篇。像《过年,儿为娘亲添抔土》《今天去“看望”父母了》《二哥家的年味》等文章,这都是他每年清明节、过年时写的短文,都得经过反复打磨、昼夜苦战才能完成。另外,在《经典语录》中,一些名言绝句出现笔误,为了求证,我还得查阅不少资料。把民间笑话之类的文章,用在“滴墨成趣”的第四辑。为保质量,每篇稿子要反复修改,并将错字掉字控制在千分之一。

从2017年至今,《有发僧文集》经多次呕心修改,几易其稿,2020年12月由团结出版社发行。这是一本家族史,也是一本经典文集,同时也是龚澧舟的人生里程碑,确切的说这是龚澧舟的辛勤成果。同时也是一部弘扬传统孝道文化,讲述和谐家国情怀,感恩亲朋哺育教诲,传承军人责任担当,契合中央扶贫号召,讴歌战疫群英,揭示读书写作乐趣,探索艺术爱好精髓的教科书。

这是龚澧舟数十载心血的结晶,这是张家界文学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张家界文学界一枚意外硕果。《有发僧文集》的盛装出炉,正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2021-01-14 ——编辑《有发僧文集》感言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38817.html 1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