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0年08月23日

王家坪,张家界的“文化洼地”

民俗文艺表演。王家坪镇政府供图。

本报记者 李成义

最近,王家坪镇镇长李宗武有些“烦恼”——连日来,因王家坪镇民宿客栈几度爆满,导致向他求助预订房间的朋友络绎不绝。

在国内一些景区景点尚处于恢复性增长态势之时,王家坪镇,一座文化洼地,正在显示出她独特的魅力。

王家坪镇素有“九都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民风淳朴,以吊脚楼建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富集,但多年来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真正推动王家坪走进国人视野,还得从2017年说起。

那年,湖南卫视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直播苏木绰》。该节目,连续五天在王家坪镇石堰坪村进行直播报道,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湖南日报、美国中文电视台、加拿大国际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在各级宣传部门、媒体的持续推动下,“苏木绰”文化现象大放异彩,王家坪镇、沅古坪镇一带尤其是以石堰坪村、马头溪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点一炮而红。

在《直播苏木绰》的催化之下,之后几年,这里及周边的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2017年春节活动期间,王家坪镇的民俗风情游火爆异常,仅石堰坪村接待各地游客1.52万人次;2019年,王家坪镇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000万元。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该镇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带领成千上万名当地群众走上了康庄大道。

沉浸在喜悦中的游人们,不知道的是,这里的土家族文化早在2001年就慢慢揭开了面纱,开始被外界所关注。如果说《直播苏木绰》是这里文化出山的催化剂,那么,厚植于此的土家文化就是遗落深山的明珠。千百年来,土家人耕读传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正是有他们的存在,这里的文化才得以延续。

在王家坪,只要提到文化,没有人不会想起李炎雄。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山村从事文化工作,李炎雄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了家乡文化的“发言人”。

回眸家乡近几年的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激动之余的李炎雄娓娓道来那段往事。那是2001年的某一天,任职王家坪镇文化站长的李炎雄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接待一批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高校学者,为他们考察调研土家族文化全程提供便利。

彼时的张家界景区旅游正蓬勃发展,谁也没有想到,久居深山的王家坪镇竟也要接待专家考察团了。

得知这个消息,李炎雄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家乡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外地的学者前来考察,紧张的又是,自己该如何接待好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

几十年来,李炎雄凭着满腔热爱,一直在研究发掘王家坪一带的土家族文化,所以如何为专家讲解土家族文化,他早已胸有成竹——从土家族民居开始讲起。想到这里,他的脑海里灵光一现,干脆就安排专家在村民的吊脚楼里住宿、用餐,让他们亲身体验土家族人的生活。

经过一番沟通,他的这一想法让专家们也激动不已。在遍览王家坪的土家山水文化后,专家学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认为土家族文化了不起。行程考察结束时,他们也从兜里拿出上千元现金,交于李炎雄,用于支付接待费用。这在当时是一笔数目不少的金额,李炎雄不禁大吃一惊,一次简单的接待还能为村民带来这么多的收入。不假思索的他,将现金悉数交于参与接待专家的村民们,自己则分文未取。

随着专家的离去,这一消息也在镇里传开。许多村民争相向李炎雄发出“邀约”——“下次有客人来记得安排在我们家!”看到村民们如此热情,李炎雄也当场提出条件,“你们先把自家的吊脚楼保护好、收拾干净,只要有机会我就带客人来。”

谁也不曾想到,王家坪镇吊脚楼在民间自发性、小规模的保护就此拉开了序幕。李炎雄也成了镇里的客串“导游”了。随后的几年里,陆陆续续有一些考察团过来,李炎雄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满足了一部分村民的接待愿望,号召大家保护好吊脚楼的步伐也丝毫没有停止。

时隔近20年,李炎雄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从那时起,族人们世代居住的土家吊脚楼,在经历了从自发非正式到有规可依的保护后,正凭借文化的魅力逐渐转化成为村民乃至地方重要的经济来源。

村民们也意识到,吊脚楼的价值和影响力正在被不断扩大。但单纯的建筑始终是静止的历史,于是,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一批又一批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重新编排阳戏、摆手舞、扬叉舞、舞龙灯等民间文艺表演节目。目前,该镇13个村共发展民间文化艺术表演队伍15支,民族文化示范户22户,民间艺人813人。

当建筑与表演有机融合,进一步盘活王家坪的文化元素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抓好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和民俗文艺表演的传承等工作。不为外人所知的是,多年来,王家坪镇党委政府和村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才让现有的2198栋吊脚楼较好地呈现在世人眼前。李宗武告诉记者,保护一栋吊脚楼,一年常规支出都要耗费数万元。随着人口基数的逐渐扩大,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土家吊脚楼和村民们居住所需的空间也开始产生矛盾。

一方面,王家坪镇党委政府在政策上加强规划和引领,聘请专家先后编制了《王家坪土家吊脚楼保护管理办法》《王家坪镇土家文化保护与发展考核办法》等5个保护发展土家吊脚楼的规章制度,建立了10个土家吊脚楼核心保护区,签定了镇、村、组、户四级保护责任状,对核心保护区的2198栋土家吊脚楼登记造册,挂牌保护,在核心保护区严格控制修建钢混砖房,禁止拆楼房建砖房。

从2005年起,该镇还相继制定了《王家坪镇土家文化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王家坪镇古镇保护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2020年)》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擘画未来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增强群众信心。

另一方面,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财政倾斜,鼓励村民自发保护好吊脚楼,合理利用经营民宿客栈、农家乐等,对有建房需求的村民进行以奖代补,尽量减少村民建造吊脚楼所增加的成本。

居住在马头溪风雨桥一侧的欧雄初一家便是政策的受益者,早些年,他们准备重建房屋,将吊脚楼改为砖房。得知这一消息的李炎雄千方百计劝说欧雄初重修吊脚楼,并为他争取了部分修建吊脚楼的奖励资金,还谋划了今后的出路——做民宿客栈或者农家特色餐饮。如今,欧雄初的古道客栈早已在远近闻名。

尽管王家坪镇党委政府在吊脚楼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方面,依旧面临着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难题,但他们依旧奋力前行,势必守好这颗文化明珠。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王家坪镇这颗掉落在深山里的文化明珠日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几年间,央视、北京卫视、旅游卫视、香港凤凰卫视、湖南卫视、《中国国家旅游杂志》等海内外媒体来到该镇摄制报道;中央美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12所知名高校师生前来写生绘画、社会实践;美国科学院著名院士查理·格鲁斯等海外著名专家学者也来到该镇考察土家吊脚楼。

媒体、专家的持续造访,海内外游客的纷至沓来,在不断增加王家坪镇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同时,也鼓励鞭策着王家坪镇呵护好保护好发扬好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李宗武表示,镇党委政府通过几年的摸索尝试,已经初步形成“五省山歌擂台赛”“苏木绰土家年货节”“苏木绰糊仓节”“紫荆塔割谷晒秋节”等四大节庆品牌,持续放大文化品牌效应,为下一步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生活着13个土家族村落、15000多个土家居民,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的王家坪镇,正围绕“张家界的山水,王家坪的民俗”和“张家界自然风光之外的文化瑰宝”这一发展定位,将未来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的蓝图一绘到底。

这座文化洼地,正崛起成为张家界特色鲜明的土家族文化品牌。

--> 2020-08-23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34138.html 1 王家坪,张家界的“文化洼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