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0年07月17日

老张的房子被“强拆”

本报记者 宋世秀 通讯员 余海燕 王振森

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慈利县通津铺镇苗山村村民张立银乔迁新居的好日子。一大早,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姑姑姐姐一大群人聚到老张的新房,忙进忙出,搬床铺床、打扫整理。

“我的房子还能住,我不拆!”

55岁的张立银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至今单身,父母双亡,姐姐外嫁,一个人住在土砖房里。

2019年4月,慈利县住建局在通津铺镇苗山村开展房屋鉴定时发现,张立银的土砖房有严重的墙体开裂现象,最终鉴定为D级危房。村支部书记赵辉建得到反馈后,马上上门跟张立银讲政策、做工作,动员其申报危房改造。

“我的房子好得很,还能住。我才不拆房子,也不需要改造!”固执倔强的张立银坚决不拆。此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轮番上阵做工作,均无功而返,房屋改造也一再搁置。

“如果有人拆了你的房子,我们一定追查到底!”

今年的雨水较往年偏多,张立银住在危房中极不安全,如何顺利推进危房改造工作,确保人身安全,成了苗山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雨水不等人,房子一定要重建!”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由村里牵头对张立银房屋进行危房改造。鉴于张立银极度不配合,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联合周边群众及张立银的亲戚,共同唱了“一出好戏”。

5月9日,姑姑张桃枚通知张立银,家住隔壁乡镇的姐姐病重,让张立银赶紧前去探望。张立银前脚离开,村干部后脚便上门,推倒一根墙柱……

下午回到家,张立银呆住了,自家的房屋怎么塌了?匆匆忙忙,他来到村部反映情况,村干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今天刮好大的风,我之前在家里听到一声响,估计你的房子就是当时吹塌的。”邻居张立英走来说道。村民吴任生附和,“今天的风确实大!”

“如果有人拆了你的房子,我们一定追查到底!”村支部书记赵辉建现场表态,村里一定会查明此事,但现在房屋已无法居住,必须马上拆除重建。张立银只能同意。

就这样,时隔一年,张立银家的危房终于踏上了拆旧建新之路。

“新房子住起来真方便,感谢你们!”

尽管雨水天气多,工人们马不停蹄地赶工,从拆旧房到新房竣工只花了一个月时间。

6月10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对房屋进行了验收,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乔迁,张立银却不肯进屋。村干部一问,老张讲出的话让大家哭笑不得。

“我之前的床是你们拆房时搞丢的,还有棉絮你们也烧了,你们要赔给我。”面对张立银孩子气的指控,赵辉建和村干部商议,决定好事做到底,又为张立银买来了床和棉絮。

从开裂发霉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水泥房,从肩挑手提的井水到进门入户的自来水,新床新被褥,新颜换旧貌,看着这些变化,老张终于咧开了嘴,“新房子住起来真方便,感谢你们!”

记者手记:

让老张住上新房,是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献给党最好的生日礼物。安全的地方才是家,这个道理老张不一定懂,但党员干部时刻都在牵挂。善意的谎言,“蛮横”的“强拆”,是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战术迂回,更是党员干部心系群众的真实写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正是这样一段段小插曲,绘就成慈利县脱贫攻坚战斗的美丽答卷;正是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无我情怀,汇聚出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他们在黄土中印下深深脚痕,在泥泞的道路中不断跋涉,为的只是早日迎来共见繁荣和富强的那一天。共同期待那一天!

--> 2020-07-17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32891.html 1 老张的房子被“强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