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0年06月19日

爱为创建官桥革命根据地而生 —— 袁明善烈士的红色爱情故事 □ 杜康乐

袁明善烈士系慈利县三官寺乡寨岗村王木溶组人,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投身革命的先驱,在省城受过高等教育,参加过反帝反封建学生运动,是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列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以身许国、矢志不渝跟随共产党闹革命。他从长沙返回原籍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曾担任三官寺农民协会主席,1927年马日事变惨遭杀害。

袁明善烈士出生在山村一个殷实人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养成好学上进,上课时常常出奇不意提出质疑,让教书先生伤透脑筋,但又不得不称奇而厚爱。他动静相宜,活动能力强,特别喜欢阅读,记忆力超群,从读私塾、到初中、高中门门功课全优,是师生公认的学霸。在风雨如磐的青少年时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生了几件撼天动地的大事件,无不冲击他的心灵、影响他的成长和人生。

16岁那年,与他家隔河相望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年仅24岁的唐牺支,在1911年10月18日率部光复宜昌,随后攻打荆州,为辛亥革命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唐牺支从此是他心中的偶像。

24岁那年的"五四风雷”,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前所未有。这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从此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以“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为内核的五四精神,给风华正茂他以莫大启迪和鼓舞。

26岁那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随后召开的中共二大在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党领导制定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召唤他从省城回到乡村。湖南当时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农运中农会会员人数之多,协会组织之普遍,运动发展之深入,均居全国各省农运的首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受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代有志青年自觉担当起探索的历史重任。毛主席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和对中国农民运动的社会调查找到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摒弃了以城市为革命中心的苏联模式,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确立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革命道路。

具有敏锐政治视觉和家国情怀的袁明善,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主张中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满怀革命激情从省会长沙回到了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创建革命根据地。在经过反复实地踏看后,首选以官桥片区为中心建根据地。官桥位于江垭、三官寺、赵家岗、熊家庄四乡边陲山村,是江垭与三官寺东西通道的中点,又是通往慈利、大庸的骡马古道,这里群山蜿蜒起伏,山势西高东低,上马屯因居高临下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两山巍峨高耸,北山从江垭古镇发脉自北向西转东延伸到官桥单山垭,南山层层叠叠是望不到尽头自然屏障,是天生的具有进退隐蔽条件的地势地貌。在单山垭山脉东端还有久负盛名的南阳古寺,中山学堂也曾设立于此,这里是杜氏宗亲聚会的重要场所,一年到头香火、人气甚旺。这些都是选择建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但在袁明善看来, 至关重要的还是在有重情重义的人。

围绕建点扎根,于是四处寻找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知己。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进村入户寻访的第三天,来到下马屯前往南阳寺山坳中的一户郑姓的人家,一看就知道郑家夫妇厚道开明,尤其是他们的一双儿女,儿子叫郑德福,女儿叫郑青梅,一家人热情好客,兄妹俩十分健谈,对时局变化也略知一二,三个年轻人很是投缘。当得知这位英俊帅气的客人,在省城读过书,见过大世面,兄妹俩更是羡慕加崇拜。德福念过私塾、上过高小,春梅虽未上学,但随同龄的杜姓姐妹到南阳寺中山学堂认字识数了一段时间,兄妹俩渴望知识,明善时而娓娓道来,让其如痴如醉。几回长谈,兄妹认定了这位大哥,父母也喜欢上了这个非凡晚辈。这正是明善所希望的,从此有了一个可以放心的落脚之地。毕竟建根据地是在犯上,随时都会召来杀身之祸,明善试着吐露心迹,讲述为大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国人担当,兄妹俩如同醍醐灌顶,常常热血沸腾,反复表明:只要大哥召唤,我们就跟着干。哥哥看透了妹妹的心思,主动提出要与之联姻,以表明铁心跟随的决心。春梅冰雪聪明,柔情机灵,正是明善梦寐以求的心仪女人。一年后,正式拜堂成亲。婚礼那天24名同学从全省各地赶来贺喜,身着整齐划一的青衫礼服,打着黑色雨伞,知悉这一革命恋情的好友还特地书写了一幅婚庆对联:上联德福谋福顺天理,下联明善行善迎青梅,横批志同道合,恭恭敬敬、大大方方贴在洞房门楹上。

袁明善用心用情所建的以官桥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不显山露水,以唤起民众觉醒为己任,“爱国救亡、翻身解放”的理念已厚植在官桥大地,他通过构建利用官桥广泛的人脉关系,特别是得到杜氏宗族的杰出代表爱国大侠杜心五的赏识与支持,杜氏族民自然成为根据地的主力军,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未三十年代初参加红军的就不下几百人,仅杜氏宗族牺牲的热血青年有据可查的烈士就有20多名。在中共二大纲领和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政策的感召下,全国掀起的农运高潮势不可挡,湖南更是如火如荼,袁明善从事的革命活动开始从地下转向地上,亲自出任三官寺乡的农会主席,成为当地农友响当当的主心骨。

袁明善的堂弟袁明濂(即袁任远)1925年5月从南洋回国,8月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受党组织委派回慈利县开展工农革命运动,任中共慈利县特别支部委员、县委委员。兄弟俩久别重逢,共同的理想信仰,手足之情、革命豪情溢于言表。对于堂兄先于自己回到家乡宣传新民主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创建以官桥片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而大加赞赏,对因建根据地而相识相恋相依的这位兄嫂更是敬重有加。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砸碎旧世界,开辟新天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活动范围己延伸到石门、大庸、桑植,革命洪流直接冲击着黑暗专制,而成为统治阶级和恶霸地主的眼中钉肉中刺,反革命的屠刀必将随时砍来。

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马日事变”。1927年5月21日晚,驻守长沙的武汉国民政府辖军,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控制的组织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中国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袁明善就是在这年的农历5月28日上午,在三官寺株目村狗子岗被还乡团杀害的,年仅32岁。袁任远因乡亲急中生智,将其卷在晒谷竹垫里而幸免遇难。

袁明善被害后,年仅25岁的妻子郑青梅泣不成声、悲痛欲绝,既要设法掩埋好丈夫的遗体,又要想方避免还乡团的追杀。她很坚强,她说:“不能让孩子父亲失望!”因为在正式定婚前,袁明善就说过,他的工作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掉脑壳。给他的回答简单明了,“我不怕!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因为对丈夫的爱,也为了追求美好的梦想,她早已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但这时觉得自己不能死,她要为袁家延续香火。她以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带着刚开步走路的儿子东躲西藏,那时候有屋不能回,有亲不能走,逼得走投无路,流离失所,乞讨度日。好心人见她可怜,劝她改嫁。她却毫不含糊地说:生是袁家的人,死是明善的鬼”。她以坚贞不屈的定力对纯洁爱情的坚守,以百折不挠的毅力陪伴孩子的成长。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堂弟托人到处打听她的下落,在驻防江垭时把她母子接到镇上,握着她的手动情地说:嫂子你受苦了,你为了留下明善的根,讨米也是革命,请相信他的血不会白流,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并给她3块光洋、10袋面粉做本钱,以炸油粑粑维持一家生计。1934—1935年湘卾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堂弟袁任远又回来了,在出任大庸军分区政治委员期间与夫人大庸妇女会主席周雪林对堂兄遗霜没少关心。在战火纷飞的日子,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孩子患病,只得变卖小本生意救命,无奈又回到了讨米叫化的岁月。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全国解放。堂弟袁任远出任湖南省第一任副省长,他没有忘记曾经出生入死革命烈士堂兄的遗属,委托地方政府照顾好烈士遗孀,为烈士遗孤安排适当的工作。烈士的儿子袁贻质是个大孝子,哪里也不去,一辈子守护在母亲的身边。儿子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结婚四年,却心甘情愿守寡四十二年直到生命尽头,这种夫妻真情、革命爱情,在三官寺一带传为佳话。在庆祝建党99周年的前夕,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被尘封了80多年的袁明善烈士的爱情故事,依然让我们肃然起敬,爱为根据地而生是不忘初心教育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 2020-06-1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31963.html 1 爱为创建官桥革命根据地而生 —— 袁明善烈士的红色爱情故事 □ 杜康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