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道理
昔日当尾巴,今朝做“龙头”。6月上旬,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居委会上榜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单列乡村公示名单。近年来,龙尾巴居委会依托自身区位优势,舞活旅游“龙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康庄大道,成为世人向往的幸福小山村。
龙尾巴因山形如龙尾而得名,位于武陵源区协合乡北端,毗邻张家界核心景区,共5个居民小组,173户645人,耕地573亩,以土家族为主,是典型的土家村落。“八山一水一分田”,是龙尾巴30多年前的真实写照。武陵源开发旅游之初,龙尾巴由于交通闭塞、山多地少等原因,当地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龙尾巴村是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
穷则变,变则通。30多年来,龙尾巴居委会在历届居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逐步告别了昔日的刀耕火种,吃上了旅游饭,念好了“山水经”,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2019年,该居委会旅游收入达2300多万元,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8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龙尾巴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邓青松介绍,为了找寻一条持续的脱贫致富道路,居委会扎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一村五园” (即打造国际漫村,建设洁美庭园、生态田园、绿色茶园、休闲竹园、幸福乐园)总体规划思路,深入开展“人居美、环境美、生态美、乡风美”四大行动,积极推动农业向旅游业转变、农村向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变、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四个转变”,带动居委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18年被列为武陵源区乡村振兴示范点;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龙尾巴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风文化,吸引了不少市场资本兴办乡村旅游,带动了高端民宿客栈发展。目前辖区内有梓山漫居、璞舍、清隐阁、龙缦等一批高端民宿客栈13家,总投资超过1亿元。这些民宿客栈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居委会乡村旅游发展和居民就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间接带动80余人从事旅游服务业,以前有160多个人外出务工,现在大部分居民都留在村里发展,只有10人因特殊情况在外工作。
“我以前觉得外面世界很精彩,现在还是觉得家门口的风景最美丽。”32岁的龙尾巴青年李平大学毕业后,曾在广州发展,4年前回乡创业现在已经是璞舍高端民宿的老板,2019年纯收入达到200万元。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山旮旯过上了小康生活。”七旬老人李发田、张翠菊夫妇走在家门口彩色公路上开心地说。李发田是村里的老支书,是村里的建设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见证了龙尾巴的前世今生,现在一有时间就到孩子开的客栈里溜达溜达,他深有感触地表示变化最大的是近五年,让他“发愁”的是常有老外到村里观光,由于语言不通只能用手势和客人交流。
李启海是龙尾巴的原住居民,今年58岁,以前和妻子张明姣主要靠在家务农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现在他们夫妻双双在家门口的梓山漫居工作,李启海负责园林维护,张明姣在厨房做洗碗工,一年仅工资收入一共近8万元。除此之外,他家里的当季蔬菜、山货也不用愁销路,基本上都被梓山漫居定点采购了,这样年总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我现在的工作就是与花儿打交道,我家的生活也像花儿一样幸福!” 李启海十分满足地告诉笔者。
“民宿是武陵源的新风景,是小康生活的一扇窗口。”梓山漫居民宿副总经理聂吉鸿介绍,民宿的出现,让村庄更有魅力,不仅解决了当地就业难题,还让居民山货不愁销路,直接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如今梓山漫居还流转了当地农田百余亩,自给自足、丰富游玩体验的同时,还原乡村农耕风貌;同时,与龙尾巴村民合作开展油榨、织锦、制银、烙铁画等项目合作,让民间文化得到传承。
看得见奇山,望得见秀水,感受到乡愁……如今的龙尾巴,早已昂扬着“龙头”,以焕然一新的面容喜迎中外游人。旅游改变了龙尾巴,旅游水润了武陵源。2016年武陵源区在湖南省率先整区脱贫,2017年武陵源区被列为全省三类县中第一个小康达标县,2018年武陵源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9年武陵源区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