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0年06月09日

仿生瓷书天下奇

吕冠兰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对于清代仿生瓷来说尤为适用。的确,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模仿生活物件或者日常用品的仿生器物出现,并且不乏精品之作,但能够做到像清代这般种类之齐全、想象力之丰富、做工之精妙、技艺之高超的并不多见。可以说“前无古人”,后面恐怕也不会有来者,因为如此费时费力不计成本的方式,恐怕也只能以康乾盛世著称的清代才有这般魄力了。

正如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古陶瓷学者朱琰所说:“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今皆聚于陶之一工。”在朱氏看来,金银玉石、髹漆螺钿以及现实物件,都可以用陶进行仿制。难怪《古铜瓷器考》感叹说:“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事实上,仿生瓷在清代大放异彩并非偶然。陶瓷艺术走入清朝,开始从高大走向广博,不仅对前朝瓷器进行发展,在喜好瓷器、雅爱收藏的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的大力推动下,更是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正因为有上层的支持,景德镇官窑才下大力气,不惜工本寻求突破。而这其中,和督陶官唐英大有关系,他于雍正六年(1728年)奉皇命前往景德镇负责监督官窑的陶瓷烧制,并于乾隆年间成为督陶官。在他的带领下,官窑瓷器精品迭出,不仅在仿古层面达到较高水平,更是多有创新。尤为难得的是,唐英还亲自参与瓷器烧制,成为名重一时的大家。

笔者在藏友李先生处曾见到一件造型独特、创意新颖的仿生瓷,它看上去就像是一本被人多次翻阅导致破损严重的诗集残卷。事实上,它只是一件瓷器摆件,只不过刻意模仿诗集的样子而已。在翻开的“诗集”里,以隶书写有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诗句优美,韵律感强,书法遒劲有力,富有精神。在“封皮”上,左上角有楷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题诗,出自北宋学者汪洙的《神童诗》,左下角阴刻两枚篆字印章,其一为“甄”,其二为“宗元”,合起来便为“甄宗元”。甄宗元可是大有来头,他是唐英的得意弟子。他不仅经常和师父合力制作瓷器,还多次独立创作。看来,这件仿生瓷书正是出自甄宗元之手。

《春江花月夜》意境之空明,旋律之优美,笔调之清丽,远非其他同类唐诗所能比拟,因此有“孤篇盖全唐”之称。可见,甄宗元对这首唐诗极为喜爱,因此才将它书写在这件仿生瓷书上。

--> 2020-06-0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31558.html 1 仿生瓷书天下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