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0年06月04日

嫩笋解箨终成竹

——读青年作家魏咏柏小小说引发的联想

柯云

近日,张家界日报副刊刊发的魏咏柏小小说《他们的爱情》读后,我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嫩笋解箨终成竹。

由于年龄差别,我习惯称他“咏柏”。近年来咏柏的小小说创作算是丰收,越写越精,日臻成熟。

我对咏柏过于熟悉,并对他的作品有所研究。他的作品有他的独到之处,一是主题鲜明,也就是说接地气,紧扣时代脉搏。他的作品多是描绘当代农民的生活轨迹,生活气息浓厚。二是立意新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三是人物刻画形象逼真,短短几句对话,即将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纸上。四是故事性强,哪怕四五百字的微小说,也有一个可读性强的故事。五是词汇丰富,语言精炼。咏柏不写长文章,他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最长的也很少超过2000字,也许是惜墨如金吧。张家界日报原副刊编辑龚爱民也曾评价咏柏是“用减法作文”,语言精简而不失精彩。六是取材平凡。许多题材往往是人们一晃而过的小事,在他笔下却成了寓意深刻、淡中见奇的佳文。七是他的作品总是围绕爱情、亲情、友情这根红线,将“情”字贯穿始终,读来真切感人。

咏柏常称我为老师或恩师,这是对我的尊称,其实我们只是乡友和文友罢了。说起来我和咏柏有缘,我俩的老家居地虽只隔一道雷雨垭垭口,但过去并不相识。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一家打字店里,我无意中发现几份散文和诗歌打印稿,我的目光一下子被文中的妙语吸引住了,同时记住了魏咏柏这个名字。后经打听,他是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是赵家垭水电站的一名员工。“赵家垭”三个字我也是非常亲切和熟悉的,因为年轻时我曾投身赵家垭水库的建设。从此我俩成了莫逆之交。

咏柏家住羊角山的北面山麓,那里有个被零溪河环绕的大坪,居户多姓魏,所以叫魏家坪。这里山水奇特,文化底蕴厚实,出过不少文武精英。咏柏的作品里多有“未家坪”三字,其实就是谐音魏家坪——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小乡村。

咏柏不善言辞,酷爱读书和文学。我被他丰富的藏书所感动,特地到他家清点了一下,发现他的藏书既多且广,古今中外名著,不讲是汗牛充栋,也有好几千册。天赋加勤奋,让他从书中不断提升自己,增强自身免疫力。无论外界是风是雨,他照样静心读书,专心写作。

咏柏以前尝试过多种文体写作,写诗有诗味,写散文获过大奖,写故事上过多家报刊,因工作需要,后来他又写新闻、通讯等等。正因成绩斐然,他先后被吸收为省民协、省作协和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

我见咏柏是一块写小小说的佳料,建议他专攻小小说,他果然不负所望,很快在小小说领域闯出了一番天地。

咏柏的老家魏家坪是个淳朴、沧桑、幽怨、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每逢假期,他总要回到家乡,到村里走走看看,与父老乡亲交流畅谈。那里的人与事时刻装在他的心头,一个个富有特点的人物、一件件耐人寻味的故事,全被他记入了素材库。他的小小说可以说就是家乡的一个记事本。

咏柏一直保持低调的心态。我记得有人给他报喜恭贺他又发表了作品时,咏柏总是谦逊地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能算个刚出土的嫩笋!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借他的话再续一句:嫩笋解箨终成竹!

--> 2020-06-04 ——读青年作家魏咏柏小小说引发的联想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31369.html 1 嫩笋解箨终成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