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20年05月25日

红土村:桃水溪“魅”

开栏的话

用脚步丈量山水,用行动服务百姓。驻村帮扶让一个又一个乡村旧貌换新颜,驻村队员带着感情带着真心走进村民家里,来到田间地头,暖心帮困,精准帮扶,让乡亲们收获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实惠。本报即日起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张家界脱贫故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群英谱”专栏,记录张家界的典型扶贫人物,讲述张家界的扶贫故事,共同见证这激荡人心的山乡巨变。

乡村旅游助脱贫,红土沃孕桃水溪。

5月19日,走进慈利县岩泊渡镇红土村,见证并分享该村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

过澧水大桥,至星明村右拐上一条村道,前行约1公里余,就到了红土村村部。跟随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的脚步,感受该村脱贫攻坚的成果。

2014年,红土村成为市接待服务中心、市工商联的驻村帮扶村,全村483户20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55名贫困人口。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后,入户走访,拟定村发展规划,确定党建示范村、脱贫示范村、生态文明村、乡村旅游村“四村同创”工作思路,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进入巩固期后,工作队仍积极为该村产业发展想办法。

“村里脱贫,尝试了很多路子。”回顾脱贫之路,驻村第一书记、市接待服务中心行政后勤科科长李晖介绍,驻村伊始,工作队一边抓村组道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找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培育村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先后种植金桔、弥猴桃、蓝莓、中药材,养殖山羊等,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发展后劲偏弱。

“一定要为村里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好产业,让村民脱贫、受益。”

(下转4版③)

--> 2020-05-25 本报记者 易善任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30859.html 1 红土村:桃水溪“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