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新成就我市气象防灾减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问:您能谈谈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和我市气象部门的关系吗?
答: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我们理解这一主题阐述了基层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对气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市快速发展,各行业受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在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生态保护、项目建设、游客出行等对气象服务提出了多层次、精细化需求。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气象信息已经成为我市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特别是应急管理的重要支撑信息和依据。因此我市气象部门应当立足部门职责,坚持精细监测、精准预报、高效预警、精心服务,切实发挥气象灾害防御“消息树”、“发令枪”和“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做出应有贡献。 2、问: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面临哪些挑战?
答:我市位于澧水流域天气上游地带,地处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的湘西北暴雨中心,气候要素时空分布不均,立体气候明显,局部小气候异常复杂,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张家界区域内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雷暴、低温冷冻等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频繁发生,历史上多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伴随我市游客数量的日益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呈明显增大趋势,现有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3、问:面对防灾减灾新形势,我市气象部门有哪些打算?
答: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发展战略,面向我市人民生产生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二是大力推进智能观测、智能预报、智慧气象服务,持续提升气象核心业务能力和防灾减灾服务水平;三是针对我市气象防灾减灾短板和弱项,科学编制我市“十四五”气象现代化重大项目和发展规划;四是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和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强化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努力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预警信息发布、风险防范、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健全部门联动、高效协同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确保气象预警信息“发得出、收得到、看得懂、用得上”,为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和人民群众科学避灾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