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王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虞美人》词流传甚广。虞美人,真是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事实上,在其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作为词牌名,《虞美人》最早是唐代的教坊名曲,因缅怀楚霸王项羽的宠姬虞氏而作。相传,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失败,陷入十面埋伏。项羽心情纠结,自己倒还罢了,可乌骓马和虞姬该怎么办呢?他一时间犹豫不决。虞姬不愿看到项羽的痛苦,于是拔剑自刎。在她鲜血流过的地方,长出一种花卉,并开出娇艳的花朵。当地人为了纪念虞姬,就将这种花卉以虞美人命名。事实上,虞美人作为一种花卉,最早也是在唐代出现。据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虞美人草,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在茎之半相对而生。”五代的《贾氏谈录》、北宋的《益州草木记》《东斋记事》等书也有类似的记载,而《益州草木记》则给出更奇异的说法,“如为唱虞美人曲,则此草相应而舞,他曲则否”。不过,根据这些古书的描述,这种会跳舞的虞美人和今天的虞美人并非同一个品种。倒是清代著作《花镜》的记载和今天的虞美人极为相似——“丛生,花叶类罂粟而小,一本有数十花,茎细而有毛……姿态葱秀,因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亦花中妙品。”而在瓷器上出现虞美人纹也是在清代,并以康雍乾三朝最为频繁。可见,现今的虞美人,极有可能是舶来品,在清代得到广泛种植。之前诸朝也许已有此花,但时人并不以虞美人之名称呼它。
笔者在藏友老段处见过一只制作于清代雍正年间的珐琅彩玉壶春瓶,瓶上的纹饰便是虞美人纹。它撇口,细颈,垂腹,腹部略鼓,圈足,口径4.7厘米,底径8.5厘米,高17.9厘米。在瓶口下方和圈足外侧,以青花装饰网状纹,瓶口的网状纹下,另有一圈夔龙纹和葵口纹,圈足的网状纹上,另有两圈绳纹和一圈点状纹。瓶身以珐琅彩装饰虞美人纹,只见一丛虞美人开在假山旁,茎秆或弯曲,或伸直,或下垂,在茎秆顶部,虞美人或含苞待放,或娇艳盛开,或欲开还闭。盛开的虞美人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而在虞美人周围,正有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飞舞,它们有的粉红,有的蓝绿,有的浅青,好像为花香所吸引,兴匆匆地飞来采摘花粉。在瓶的留白处,有题句,为“秋月蝶恋花,朝日迎舞风”,另有“佳丽”、“成金”、“映旭”等三块印章。在瓶底,有方形印章底款,为“雍正年制”,看来正是该时期制作的。
虞美人这个名字令人沉醉,这只玉壶春瓶上的虞美人也洋溢着无限风情。它器型美观,色彩明艳,纹饰优美,花开蝶舞,好不热闹,是一件难得的观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