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七届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全有军慰问贫困户群众。
(紧接9版)督促政府加快财源建设,全区财政收入逐年大幅提高,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400多万元增加到2018的14亿多元,同时促使财政资金不断向民生领域倾斜,使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造福。要求政府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逐步实现了全口径预算,全面推进部门预算。认真听取政府关于加强债权债务管理、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情况报告,区五届人大常委会以来还将3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纳入监督范围,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财政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2018年为严格贯彻落实中央严控地方性债务增长和化解地方性债务风险的相关精神,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梳理,将往届作出的2项政府付费的决定依法撤销,为加强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严格把关。
常委会把守护这片绿水青山作为自己首要职责,加强生态环保监督。1988年常委会做出了《关于四年消灭荒山、八年实现绿化的决定》,并督促政府加快落实。1989年到1991年,全区投工800多万个,投资600多万元,造林1.2万公顷,封山育林1.23万公顷,提前一年实现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1992年永定区被评为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同年获批成立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2010年又获准成立天泉山国家森林公园,201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0%,永定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2006年,《永定区环境保护工作报告》列入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议程,这是区人大常委会在完善生态环保监督体系工作中做的有益尝试,此举走在了全省县级人大的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委会坚决贯彻实施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区委“旅游带动、绿色崛起”战略,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方式。常委会明确规定“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实施及调整情况”“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本区域内环境、资源保护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自然资源处置1000万元以上项目”等纳入重大事项监督范围,每年都围绕生态环保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连续多年配合全国和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的执法检查。在今年开展的《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就对执法检查指出30个问题列出清单,要求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有效助推全区水环境的改善。
加强民生事项监督。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自觉秉承民生情怀,密切关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全区蔬菜价格猛涨,居民怨声载道,常委会连续做出四个相关决定,督促政府加快蔬菜基地建设,落实菜地建设基金,成立蔬菜管理部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全区菜地面积由700亩增加到1100多亩,城区蔬菜供应大幅增加,菜价稳中有降,改变了全区吃“进口菜”的历史。《监督法》颁布实施后,常委会围绕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民生热点有计划地开展监督工作。2008年,针对全区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常委会多次深入基层与人大代表和农民群众座谈,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区人民政府总计增加投入299.15万元,切实解决了农村群众参保问题,受到了群众和人大代表的一致好评。2019年,常委会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中心城区学位供需和学校规划建设等情况,就争取市政府支持、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促进了今年秋季开学平稳有序进行。
40年来,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600多项。为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常委会会议召开前,都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开展视察检查或专题调研活动,并通过常委会会议对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直接向“一府两院”进行交办,并要求“一府两院”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报告人大常委会,确保监督实效不断增强。
永定区人大常委会设立的40年,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代表工作不断增强的40年
永定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激发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热情,积极为代表履行职务创造条件。
加强对代表活动指导。1987年,各乡镇陆续成立人大主席团,1988年,区人大常委会增设联工委,代表联系机构不断充实完善,代表工作逐渐正规化,制度化,人大代表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多年来,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改制、减轻农民负担、实施义务教育、旅游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重大事项进展情况进行深入的检查视察。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推荐代表参加列席区委和“一府两院”有关会议,向代表及时通报人大常委会议情况,进一步扩大代表对全区重要工作的参与度,代表履职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按照“行政区划相邻、代表活动相近”的原则,完善市区代表小组组织机构,巩固和加强代表小组活动,把学习宣传宪法和法律、听取选民意见和诉求、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接待选民来访等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代表对辖区内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工作开展监督工作;加强代表履职保障,将人大代表履职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坚持广泛动员、精心谋划,积极推动代表活动阵地以及代表之家建设;科学确定代表结构比例,减少领导干部代表,增加工人、农民和其他方面的代表;组织新任代表进行初任培训,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开展“争创先进代表小组,争当优秀人大代表”等活动,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先进代表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了代表执行职务的工作热情。
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常委会出台了代表建议处理办法,及时将代表议案建议进行归纳分类,制定代表建议办理指导意见,明确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区政府高度重视办理工作,分解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办理工作职责。各承办单位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实现了“提”与“办”的良性互动。代表们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从1980年起就增开县城到火车站的班车、增设农村商业网点、义务整修城镇街道等提出了一系列议案建议,到2018年代表共提出议案建议5200多件,涉及城建国土、农林水利、教科文卫、工业交通等诸多方面,常委会坚持跟踪督查,组织代表对议案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现场讲评,绝大多数议案建议得到较好办理,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2006年,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将严厉打击地下六合彩列入大会议案后,常委会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多次对办理工作进行调研,通过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懈努力,全区地下六合彩非法赌博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9年为办理好《关于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区政府扩大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完善卫生人才招考和引进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改善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永定区人大常委会设立的40年,是努力加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设,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40年
自身建设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大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重点是强化机关运作的工作质量,关键是完善科学优化的制度体系。按照这一思路,永定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1980年常委会成立后,开始设立常委会办事机构,配有办公室正副主任及其他工作人员。1984年县九届人大常委会产生后增设财经工作委员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配有主任及办事人员。1988年增设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1997年,永定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产生后增设3个工作机构,更名1个,常委会办事和工作机构达到8个,即:办公室、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民族侨务工作委员会、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2016年机构调整,区人大设法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两个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新成立法制工作委员会和预算工作委员会。2019年因机构改革,常委会设立办公室、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区人大设立七个专门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40年来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适应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工作机构和工作职能不断完善,为推动常委会行权履职打下了坚实基础。
40年来常委会始终把加强学习做为提高素质和推动工作的基础,建立健全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4000多人次,提高了大家履职能力。注重理论武装,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安排部署,常委会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常委会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确保了人大工作正确方向。致力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工作规则、组成人员守则,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并对有关规章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做到了年年都有新进步,届届都有新提高。
常委会坚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强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调查了解,多方听取意见,使人大工作紧贴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确保了各项审议意见和决定的科学性、正确性,提高了常委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常委会组成人员牢固树立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人民着想、替人民说话的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力量对坚持完善人大制度与促进人大工作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连续多年在全省人大理论研讨中获奖。加强对人大工作宣传,印制了《常委会公报》,开通了人大代表履职平台APP,积极向主流媒体投稿,通过这些方式,积极宣传全区人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了人大工作良好形象。同时人大机关硬件建设也逐年提高,由破旧简陋的办公场地搬进了窗明几净的办公大楼,办公手段也由手写油印转变为现在的全自动化办公,电脑、传真、数码相机、摄像机、复印机、LED显示屏一应俱全,办公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全区重点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张家界人民耳熟能详的常张高速、永定大道、鹭鸶湾大桥、碧桂园酒店、张沅公路、天门山开发、七星山开发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都凝聚着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心血和汗水。
40年来,永定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与永定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步向前、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永定区人大常委会将立足新起点,以开拓创新的勇气,以依法履职的锐气,按照“两个机关”的新定位,切实肩负起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崇高职责,为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永定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组织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视察扫黑除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