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英杰
天生一副慈祥的面容,见人一脸笑。几十年来,无论身在何方,身处啥岗位,总是把助人施善当做一种习惯和人生乐趣。这些年来,做的好事不胜枚举,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深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他就是永定区崇文街道南正社区党总支部委员、社区综治专干石中心。
助人习惯少年成
今年即将步入“知命之年”的石中心出生于永定区尹家溪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长茂山村。自幼受家庭的良好教育和熏陶,石中心从小就养成了做好人好事的习惯。少年时代,他放学后经常帮助鳏寡孤独老人、军烈属家里砍柴、挑水、打猪草、放牛。每当看见老人或妇女肩挑背负气踹嘘嘘时,石中心就主动上去帮助他们。十五岁那年,村里需要一名邮递员。当时村里没有通公路,自然条件差,从长茂山村到官坪乡(今尹家溪镇),来回要走三个多小时,加上报酬低,没有人愿意干这个活。而刚初中毕业的石中心却爽快地答应了这门苦差事,愿为村民群众服务效劳,当好跑腿邮递员。
军营里的“活雷锋”
1989年3月,二十岁的石中心光荣的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海南军区某部服役,先后担任过副班长、班长、司务长、代排长等职务。参军入伍后,石中心苦练过硬的军事本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惜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捍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一次地方抗洪抢险工作中,他带领全班战士奋不顾身,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十万元,将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抢救上岸。星期六、星期天本应是休息日,但石中心从未休息过,他始终坚持协助炊事班搞好后勤工作,确保部队生活有保障。农忙季节的双休日,他就帮助附近村庄的老乡们干农活。部队里的首长、战友和老乡们都亲切地称呼石中心为“活雷锋”。石中心先后被连、营、团职单位授予嘉奖和学雷锋先进个人、学雷锋标兵战士、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两次荣立三等功。在部队服役的四年半时间,石中心共获得各类奖励28次,他的先进事迹相继被《海南军区战士报》、《海南日报》、《解放军报》进行报道。
居民群众的“保护神”
1993年12月,石中心从部队退役后,被安置到永定区食品总公司工作,2000年因企业改制而下岗。下岗后的石中心从事过歺饮、服装和小旅馆行业,由于经营经验缺乏,均以失败而告终。2005年3月石中心被招入崇文街道办事处治安联防队工作。在联防队工作期间,石中心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来未休息过,他把每月的6天假让给别人休息。2006年7月,石中心接任崇文街道凤湾社区分队队长,当时,整个办事处就数凤湾社区治安情况最复杂,犯罪发案率最高,基本上是别的社区发案的好几倍,石中心接手后,他把在部队里学到的本领全部施展出来,科学安排、精心部署,加强巡逻,社区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居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石中心带领队友们用辛勤汗水换来了社区一方平安,他年年被评为优秀巡防队员、优秀巡防标兵等殊荣。
甘为社区“勤务兵”
2007年6月,时任南正社区党总支书记龚光明将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的石中心“挖”到南正社区工作。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在南正社区上班至今,石中心一直担任综治专干、广场管理所所长、党总支部委员等职务,分管人民广场管理所、社区综治、禁毒、动物防疫、人民调解、安全生产、第三网格支部等工作。在这里,石中心接下了龚光明老书记的孝老爱亲“接力棒”。工作之余,石中心负责照料社区两位“三无”老人——李宗辉和龚喜姑的日常生活起居,甘愿做两位老人的亲儿子。两位老人生病期间,石中心寸步不离,精心伺候,日夜守护在老人身边。两位老人离世后,石忠心竭尽孝道,为老人披麻戴孝,料理好老人的后事。
南正社区地处老城区中心,各类公益和商业活动较多,经常性发生小孩走失事件。石中心充分发挥一名综治专干的作用,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帮助找回走失的孩子达10多名。
在南正社区上班以来,石中心解救遇险危难群众若干名,拾得现金若干元、手机若干台,均一一联系交到了失主手上,受到市民和外来游客的称赞。
谈及未来如何做好事时,石中心引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今往后,他将一如既往地行善事、做好事,将做好事工作进行到底,将做好事的优良传统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