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7日,马儿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在永定区尹家溪镇马儿山村举行。马儿山景区位于永定区尹家溪镇南面,距离城区12公里,地处张花高速和张桑高速交汇处,是孕育在张家界南线旅游线路上的璀璨明珠,是崛起在全域旅游时代的乡村旅游诗意景区。马儿山村以武陵民俗为特色,按照3A旅游景区标准打造集休闲观光、温泉疗养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郊休闲目的地,留住乡村文化之根,演绎乡村旅游蝶变,创造美丽乡村奇迹。
近年来,马儿山村秉持“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群众参与”的思路,共创共建共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共筑平安满意风景线,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游客宾至如归,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
“池塘”引“活水”,村企共创文明景区。尹家溪镇党委政府以“四培四带”为契机,动员致富能人吴三艺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新的带头人以武陵民俗文化为主打品牌,成立张家界美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对马儿山村进行乡村旅游整体开发,通过筑巢引凤吸引16家企业入驻。一是传承非遗,文旅融合。该村和入驻企业联合成立阳戏剧团和130多人的专业舞龙队,通过举办“戏曲进万村”精准扶贫巡回演出、“村支书的团圆饭”马儿山迎新春文艺汇演活动、“传承非遗、童闹新年”亲子嘉年华等活动,用武陵民俗文化舞动乡村旅游。二是文明实践,服务提质。对企业员工和村民进行标准化管理与服务培训,开展“你扔我捡”、“爱心通道”、“义务咨询”等文明实践活动,把服务延伸到游道上、游客中。三是以人为本,完善功能。在通往景区的各条要道设置规范的指示牌及道路交通标识牌,建立24小时投诉处理机制,配备雨伞、担架、针线盒、小药箱、拐杖等物品。把安全生产工作做为景区的生命线,成立村民应急队伍,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提供安全文明的畅游环境。
“大手”牵“小手”,村企共建平安景区。为创建平安满意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马儿山村携手企业,织好平安网、融为一家人、调解千家事。一是织好“平安网”。该村以“雪亮乡村”市级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建起将平安办、矛盾纠纷调处室、公共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社会组织工作室、警务室“一办六室”合一的规范化综治平台,为群众和游客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将企业纳入网格管理,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一名党员先锋红旗手、一支10人以上平安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在全村重要路口、企业驻地、孤寡老人(残疾人)户等核心地段,安装视频监控32个,实行24小时监控。依托信息通讯平台,发动300余户村民和企业员工加入“十户联防”群组,当遇到交通事故、盗抢案件及其它意外时,拨打995(即谐音“救救我”),群组人员可自动收到预警报警,享受一呼九应的全方位服务。二是融为“一家人”。村党总支和企业党支部每月定期联合开展平安创建主题党日活动,村民和企业员工每周定期开展义务巡逻。党员先锋挥舞红旗、企业员工身着马甲、网格员别着袖章,进村入户开展治安巡逻,既融洽了村企关系,又提升了村民游客的安全意识。三是调解“千家事”。村民或游客之间出现的矛盾,由村民和企业调解委员会共同协商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将调解化解在第一时间、化解在最基层。今年,马儿山村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起,化解10起,化解率达到100%。
“宜居”亦“宜游”,村企共享生态景区。马儿山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洁、序、美”为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一是聚力污水治理。修建完成我市第一个村级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100T/天,乡村旅游企业及周边村民的污水接入管网,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二是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00万元开展房屋民族风貌建设,完成村居旧房翻新、外观改造33户,对村内墙面统一粉刷白墙灰角线,绘制乡风文明文化墙。探索城乡合作建房,统一新建房屋民宿风貌。三是持续开展“家庭清洁”行动,实施园林绿化、游道美化、村庄亮化工程,先后获得“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级同心美丽乡村”、“张家界市十佳乡村旅游区”、“张家界市环境整治工作一等奖”、“永定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通讯员 戴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