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仙峡客栈的老板龙家彪日子过得很悠闲,他的客栈在张家界天门山下,四周青山环绕,道路宽阔平坦,村口的路笔直通上山。他白天娴熟地打扫客房、清运垃圾,下午时分接孙子放学,生活安逸且平静。
但十多年前,他的生活远没有现在规律舒适。
曾经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官黎坪街道办事处双峡村,因为“坐拥”天门山优质的镍钼矿产资源,一度成为永定区规模最大的镍钼矿石开采区之一。“村民们几乎都在矿山工作,大批的外乡人也前赴后继地涌入村里‘捞金’。”村支书何国红介绍,全村661户1577人,40%的家庭有人从事与采矿相关的工作。
龙家彪也不例外。从2004年开始,“今天有没有挖到矿”成了他的心病。“品质好的镍钼矿银灰色、亮晶晶的、成块状。我一看到,就像看到了钻石。”他说。
开采镍钼矿的成本并不低,一个矿洞需要投入挖机、抽水泵、风压机等设备,尤其是抽水泵,需要一天24小时开启。每个矿洞还需要好几名雇工一起作业。
高成本带来了高风险和高收益。矿洞垮塌和缺氧发生的安全事故,龙家彪时有听说。躲避执法人员、深夜偷采的日子,也一直伴随。他告诉记者,“当时镍钼矿石的出手价格一般在每吨6000多元,品质高的可以卖到每吨1.2万元。”
无序开采曾严重破坏天门山山体和植被。双峡村村民侯建庸回忆,山体出现多处裂缝,黑黑的矿渣被随意堆放在良田、菜园、果园里。
何国红说,郁郁葱葱的天门山被挖得千疮百孔,高峰时村里有40多处矿坑矿洞。
2004年起,永定区整治非法滥采镍钼矿,保护和开发天门山核心景区。在4年时间内,关停天门山周边1000余处开挖矿井。双峡村里祖祖辈辈勤劳务实的村民们,开始利用天门山的风景资源优势,从“吃”山里的矿产资源向吃“旅游饭”转变。
四年后,天门狐仙峡谷大剧场开建。一部分村民前往天门山景区上班,担任保洁、司机、服务员等;有的在景区停车场摆起摊位,向游客销售自家地里的玉米、红薯等;有的还在实景音乐剧中当起了群演。
2015年,村民陆续搬迁到安置小区。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小区里规划整齐统一,卫生干净整洁,路边绿树成荫。不少家庭已经把房子改造成乡村民宿、便利店、“农家乐”等,当起了老板,招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村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何国红介绍,去年村里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今年全村脱贫,信心十足。
可喜的变化不仅发生在村民身上,天门山的生态环境修复也正在有序进行。永定区环保分局副局长陈金波介绍,目前全区矿洞已基本全部封堵到位,矿渣治理总体完成60%以上,大部分矿渣正在进行集中治理。这些年全区坚持植树造林、生态恢复,天门山又见往日的青山绿水,一片生机蓬勃。
陈金波说,自然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涉及民生问题,还会影响地方发展。张家界以旅游作为地方名片,应该从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上出发,着力保护当地好山好水,环境效益才会转化为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旅游,永定区成功实现从资源型发展向生态型发展的‘华丽转身’。”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说,通过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保护绿水青山带来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原载新华社2018年12月24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