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龙
天门山镇位于永定区西南部,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是永定区较早的四个建制镇之一,东接西溪坪街道办事处,南与石长溪国营林场交界,西与四都坪乡相邻,版图面积115.1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和6个行政村,共有居民10346人。
天门山镇境内富含镍钼矿资源,曾几何时,受利益驱动,老百姓滥采滥挖现象严重,作为天门山的后花园,境内千疮百孔,此事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自2007年以来,天门山镇和周边的西溪坪、南庄坪街道办事处一起,开启了一场“保卫天门山”的整治镍钼矿滥采滥挖的战役。十几年来,天门山镇党委政府换班换人不换调,始终如一地将环保工作纳入重要地位,打好“生态牌”,念好“环保经”,取得了不少有益经验。
构建“5+1”的新型河长制工作模式。天门山镇坚持“五级河长”一起抓,增设一名“河道警长”,明确河段警长协助河长工作,为全镇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以九斗溪天门山镇河段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为重点,将巡河与护河结合起来,严格把控河流排污口,实现河道清洁无死角;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规模养殖准入制度,根据水系分布特点,科学划定禁养区;依法严厉打击河库电炸毒鱼、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上下齐心共同打造九斗溪为“样板河”。截至目前,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分别巡河30余次,已全面完成落实上级河长、河长办交办的问题整改;镇河长办通过实地巡查,完成突出问题交办单办理情况表12份,实地整改12处。
构建“联防联控”的秸秆和垃圾焚烧监管模式。秸秆和垃圾焚烧对大气具有较大污染,进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针对这一特点,镇政府、各个村居、中联重科正努力拉紧严密的“联防联控”网。镇政府采取主动,加大日常巡逻力度,扩大管控范围,及时发现制止村民的秸秆和垃圾焚烧行为。各个村居根据自身秸秆和垃圾焚烧的区域特点,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周围农户,积极宣传相关政策,采取有效填埋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构建“1+N”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发挥“1”的主体效应:依据永定区人民政府与中联重科签订的PPP协议,中联重科负责对天门山镇主干道及村组干道的日常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镇政府不定期督促,对中联重科的垃圾清扫及转运工作按月度进行考核打分。发挥“N”的辅助效应:天门山镇各村居主干主抓村居卫生,选派村级卫生监督员对中联重科工作情况进行监督。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做到定点投放、定时清运、日产日清,随产随清;全镇建成1座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吞吐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构建全域旅游乡村多业态振兴模式。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绿水青山的优势构建现代化的产品和产业,做好产业融合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实现多种创新。以“农业+”为主线,推进传统农业向农产品加工、创意观景民宿、农耕体验、森林观光、溪谷穿越、溪潭垂钓等新业态延伸,依托七星仙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家界云上田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张家界柳叶溪古村落农家乐有限公司、郎溪农业观光园等多家大型旅游综合企业,成立了多样化种养合作社,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有机富硒水稻基地、特色木庐民宿等新型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富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随着邢大公路的建成通车,天门山镇距中心城区仅14公里,进入城区“15分钟交通圈”,即将形成以天门山为中心贯穿全镇的环形交通网络,天门山镇将成为整个天门山片区的交通枢纽重镇。以“旅游+”为主线,让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特色文化等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吸引了达悟土家酒店、荣盛国际康养度假区、七星山游客服务中心、天门山二期、七星山索道、观光小火车、飞艇等项目落地,“国际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脚步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