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军钊
在人们心中,总有一块情感的出发地和归属地,即“乡愁”或“乡情”,有如深爱的佳人,不能割舍。这位长留在内心深处的佳人在哪里呢?她就在看得见山的地方,她就在望得见水的地方,她就在山水环绕的地方。
在金慈银澧这块热土上,70万人民业已达成共识,就是要上下齐努力,多管齐下,留住乡愁乡情,多维度构筑乡村文化的现代性,实现文化精神引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文化支撑。
渔浦书院就是他们构筑的大手笔。它位于阳和乡渔浦村,北依太华山,南临茹溪,占地约8000平方米,距今已存130年。时光追溯到清光绪初,本县学人李绍华,鉴于桑梓文化闭塞,教育落后,与乡贤张宗铠、田金楠等募资筹建渔浦书院。仿岳麓书院样式而建,光绪十二年孟秋全部落成,后经省宪批准正式定名为渔浦书院。
书院建成后,聘请著名学者阎镇珩任山长兼主讲,教学内容中西合璧。由于名师望重,九澧各县闻风就读者甚众。阎镇珩主讲三年后,由田金楠接任。田金楠之后,吴恭亨曾两任主讲。近代著名教育家熊希龄也经常在此讲学授业。他们阐扬新学,开一时之风。杜心五、袁任远、张沈川、张一鸣等均就读于该书院,接受先进思想教育。
由于年月动荡,书院毁损严重。慈利县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几经修缮,近年来更是大力投入,面貌随之焕然一新。
一路蓝天白云,一路山林苍翠,一路梯田摇曳,一路小桥流水,我们慕名来到了这座古朴典雅溢彩流光的书院。踏着青石板路,沿着中轴线拾级而上,但见房屋错落有致,主体为木结构,伴有风火隔墙,分正殿、东西二斋、藏书楼、彰义祠和教学楼五大部分。粉墙黛瓦,流檐翘角,雕梁花窗,回廊挂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古木回廊绣阁藏。在正殿右后方的阁楼里,据说藏书近10万册,有《万有文库》、《廿二史》等珍本。
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书院静静地度过了百年岁月,依然保存着它的古,延续着它的朴,历尽沧桑仍然展示着它的真。忆往昔,学子们在这里“渔猎群经”,激荡“浦云十色”,掀起“州壤雄风”,将来也定然会光大其业,“兰芷芬芳”,雄风不减当年。
在三官寺乡,修葺一新的袁任远故居,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基地。袁任远是人民军队的优秀政治工作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和老革命家。他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热爱学习,同情劳苦大众,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平生很少谈及个人,只有一本不厚的革命回忆录存世,记载着他朴实无华又光彩夺目的战斗生涯。袁老的故居诉说着他的忠诚品德和高尚人格,位于溪口镇的红军树,也向我们倾吐着“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的军民情谊。这棵古樟树生于唐初,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树高28米,围径23米,树冠300余平方米。当年,贺龙、萧克带领红二、六军团在树下多次召开军事会议和练兵,曾在树下收编一支900人的地方武装。百姓拥戴红军,在树上挂出“红军万岁”的牌子。后来,红军奉命长征,与爱戴他们的百姓在树下依依惜别。
近年来,慈利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根本,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文化振兴模式。除了弘扬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外,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体系也如火如荼地建立起来了。比如,在阳和乡红岩岭,投资15亿开发了14平方公里的户外运动休闲公园,适宜开展徒步、攀岩、绳降、溯溪探险等户外活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8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比如,在三官寺乡罗潭村,由于紧邻张家界大峡谷、武陵源黄龙洞、宝峰湖等名胜景区,发展了山村游乐、户外体验等服务核心景区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完成了500亩桃花园和150亩杨梅园的基本建设,枝头红果待客尝;投资1亿打造禾田居山谷体验式休闲农庄。在禾田居体验区,建立了“乡村记忆”工程,如踩高跷、打陀螺、榨油、打糍粑等。在体验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唤回了儿时的记忆。
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太需要亲近泥土亲近庄稼,太需要走进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世界里。你瞧,青苔染黛瓦,绿柳拂粉墙,花木闲庭院,美人柔轩窗。你瞧,那些葱茏的草木,那些晶莹的露珠,那一片片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一只只展翅翱翔的飞鸟。哎,还有那些沉淀在历史深处的幽幽过往,那些凝结在内心底层的涟涟情怀。这都是乡愁乡情的源头活水啊。而在国家层面,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乃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注目远眺,她正在传统与现代的接轨处,锻炼我们的体格,塑造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胸襟。虽然历史不停地轮回,但我们依然在疲惫甚至蒙尘的生活中寻找家园,奔向家园,因为我们的佳人在那里,因为文化血脉的根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