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航测图
航测现场
本报记者 潘鑫 通讯员 杨昌洁
航拍飞机一飞冲天,一小时可以飞跃拍摄5平方公里,五镜头摄影拍下的三维立体的成果图,照片清晰度可以显示菜地里的白菜数,而其精准度能达到厘米级。
……
这样的场景,在今年7月份以前的张家界,根本无法想象。如今,记者跟随张家界市测绘院航测分院的“飞手”,在大坪航测工作现场,围观了一把高科技。
“以前需要半个月外业采集的测绘区域,通过航测一个小时就能完成!”航测分院院长杨昌洁告诉记者,无人机航拍测绘,就是他们筹备了两年多、终于梦寐以求的测绘3.0时代一个重要标志。航测设备的引进,航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能实施快速、大面积测量,大幅提升测绘工作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强大支撑。
“对于某一片的整体规划而言,拆迁工作量经过测量一目了然。将飞机航拍的照片搭载上对应基础信息数据,通过专业软件,计算拆迁量变得相当容易。另一项就是对于违章建筑的认定,通过前后的航拍照片对比,一眼就能分辨,多出来面积勾画出来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浪费人力财力去找原始纸质资料了!”
据了解,除了航测,测绘院今年同时引入的设备还有工程测量方面的管线测量。
测绘院院长王杲告诉记者,管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探测。之前,由于全市没有这些测量设备,在城市建设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电力、燃气、水管被工程挖断的情况,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市民日常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有了这些设备和技术,就能够绘制出精确管线分布图,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同时,管线测量仪器还包括微型可进入机器人,还可以进入细小的管线,对阻塞的管线做“清污手术”。
此外,工程测绘还能够进行变形监测。11月底,他们部署在天门山的全球定位跟踪精准站已经启动,对于民间流传的“天门转向”现象进行测量。仪器将对天门山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每个月进行数据对比,通过长期的观察来破解“天门转向之谜”。
不仅是技术的革命,2019年还是张家界市测绘事业改革之年。随着下一步原先属于规划竣工测量的职责合并进来,之前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及不动产登记需要跑国土、规划、房管多部门多次测绘的局面将一去不返。市测绘院将承担起全市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工作的重担。
为了深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测绘院在工作中通过调研,深刻自检,把“服务群众最多跑一次”的事当做重要的事来抓。
他们在去年基础上完善优化了微信公众号“预约测绘”功能,还顺应改革,对内部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取消了原先按照地域范围划分的的南、北院,按照测绘院业务类型分为不动产测绘分院、航测分院和工程测绘院。明确GIS中心为对外办理业务的归口部门,负责与业主进行单线对接。需要测绘的业主单位、市民可通过该院微信平台实行预约,然后由GIS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分派给不同业务分院。测绘成果出来后,将由高级工程师、一级测绘技工等权威人士组成的质量检测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最后由GIS中心出图,交付客户。
按照当下的安排,待机构改革到位后,张家界市测绘院在服务群众工作上将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当接到不动产测绘预约后,负责界址、土地、房屋三方面测绘的工作人员就能同行前往,市民只要按照微信办理提示准备好相关证件、资料即可。如果微信开通“在线付费”和“成果邮寄”服务,对申办不动产登记证的市民来说,测绘的手续几乎可以实现“不跑路”。
“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不断改进工作的目标!”院长王杲表示,作为2018年全市“五化”建设的优秀党支部,测绘院党支部在全院工作推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核心引领作用。
2019年,他们在党建工作上除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及上级党组织要求完成规定步骤外,还开创性地把党建与其他中心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工会等,加大全员职工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设置党员先锋号、党员示范岗。“苦的工作,党员挑头干,加班加点;新的技术,党员带头学,攻坚克难;两个新技术的分院带头人都是党员同志。最大化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院形成了学比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由于工作务实高效,测绘成果质量更高,服务收获满满的赞。“高效精干,为民服务”“贴心服务为企业,热情高效办实事”“办事认真效率高,服务热情素质好”……一面面意想不到的锦旗纷至沓来。2019年,该院还顺利创建“张家界市文明单位”,在全省揽获“2019年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应用工程奖金奖”。
对于成绩,王杲看得很淡。他说,测绘工作是党的事业,自己作为党的干部,能够肩负这种责任,是一种无上的荣光。就工作本身来说,无论是服务城市发展,还是服务群众生活,都有一种使命感,一种紧迫感。下一步,他们将加大人才培养和新技术培训,继续优化工作流程,希望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发挥测绘人的光和热!
利用雷达技术进行地下管线测量
航测成果图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