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田
老婶张翠丽已经66岁了,是我今年的扶贫结对户,桑植县八大公山镇筲箕池村上村组人。
老婶很苦。我与老婶认识还不到一年时间,老婶的丈夫是一名退伍军人,在50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后,神智就不清醒了,老婶精心呵护了八年之后去世,至今已经走了八个年头。在外打工的儿子特别肯干,按理说,送走了多病的丈夫,老婶也该休息了。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丈夫去世后的两年,唯一的儿子又检查发现了脑癌,在与病魔抗争了两年留下一屁股债后,撒手人寰,去世的时候刚满37岁。不久,儿媳妇因顶不住生活的压力和艰辛,回到江西南昌老家。两个孙子便成了老婶张翠丽的牵挂和责任,今年一个七岁,读二年级,一个不到六岁,读幼儿班。
老婶虽然很苦,因为高血压,药不离身,但老婶依然很乐观。春播、秋收。隆冬时节,我又一次去了一趟老婶家,盘点盘点今年的收成,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除了低保、林地、直补等政策性补贴外,老婶靠自己的双手、双肩干来的背来的攒来的收入既让人心酸更让人感叹。“猫、狗子、叫鸡公”祖辈留下的农村兴旺的“三物”,她一样不少。28只“草墩”般的鸡让人羡慕,8只大肥鸭已经卖了一只,得120元。年初买的6头猪更是收成定局,已经卖了一头,得了7500元,其它5头也因环保价实被别人定购了。老婶告诉我,她今年种了近20亩耕地,14包28斤玉米种子,收获了8000多斤,同时还收获了3000斤红薯,1200多斤土豆,农闲的时候她还给别人打工栽百合得了700元。粗粗一算,全年累计收入六七万。她在给我算帐时,还叹息,要不是今年生病打针,收入可能还会多些。我诚惶诚恐地问她,累不?她告诉我,种包谷收包谷没请一个人,挖红薯收土豆也没请一个人,她是每天五点钟起床,送孙子上学要个把小时,再干功夫,反正没有时间休息。谈话时,她也知道后面的路很艰难,孙子还小,自己身体也越来越差,可她始终一脸笑容。
老婶也告诉我,好多熟悉的人都骂她蠢,何必干得那么苦?没吃的少穿的,带两个孙子到政府一坐,一了百了。再说,还有结对扶贫的人,有后盾单位。在这些人眼中,家里遭了这些打击,找政府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老婶反而告诉他们,“咱不能全靠国家,全靠政府!政府对我们不薄,有困难时村干部就来了,咱不能给政府抹黑,给上面抹黑!”听到这些,我连劝她注意休息的底气都没有了,面对老婶,我泪眼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