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祖雅
人世间普罗大众熙熙攘攘,每一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而文学作品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在给读者讲故事的同时,让人感知社会的真相。 熊夫木的长篇小说《红尘黑焰》以社会纪实的视角,真实、贴切地描述了毒品对人类社会的戕害,以及涉毒群体的悲剧人生。在毒品犯罪花招迭出的今天,本书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首先,这部小说的主题非常鲜明:珍爱生命,拒绝毒品。通读全文,给人强烈的感受,一个人千万不能沾上毒品,如果不慎沾染毒品,后果很严重。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述主人翁的命运起落,读起来有一种身入其境的逼真感。随着故事的铺陈,在章节的转换中,多侧面、多棱角地反映了毒品对社会的危害。读了小说有个强烈印象,吸食毒品是灭绝人性的行为,毒瘾一旦发作,不但带来倾家荡产,而且还会六亲不认,对吸毒者本人、家庭、社会伤害巨大。作者还原了滋生邪恶的根源,透析罪恶的本质,毫无含蓄地呈现他们存在的环境和背景。加以“我”这个主人翁的介入法,使小说呈现出了一种“非虚构”的现实描写。 其次,作者在书中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毒品犯罪一时半刻不会消失,政府部门及公安机关强力禁毒功不可没。小说不仅客观扫视了灰暗的人间江湖,同时也正面反映人民政府的担当作为。书中好几个场景描写了人民警察的果断出击。如,“果不其然,蔡云龙设在翠竹宾馆内的隐秘吸毒室,在警方的突击行动中予以打掉。数十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将宾馆围了个水泄不通。”吸毒群体与反动分子与警方的周旋,玩的是花样繁多的猫鼠游戏,也是故事拉长的曲线。尤其是《红尘黑焰》的最后一章,几乎整个章节都在描述警方在红狐岭展开的清剿毒贩的行动,这种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给人一种征恶扬善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小说主人公“我”正是借助戒毒所才戒掉毒瘾的,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政法机关对吸毒人群的监管与关怀。
另外,《红尘黑焰》的故事情节,也非常到位地展示了爱情的力量以及亲情的温暖。恋人叶山鹰表面泼辣,心肠柔软的女孩,成了“我”这个烂仔的心痛情缘。因为有种真爱的因素,“我”开始吸毒时,背着她偷偷摸摸的来,后来深陷毒瘾不可自拔,叶山鹰以满腔柔情感化着他,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奔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呼唤他生命的回归。可以说,没有叶山鹰,就没有“我”的起死回生。“我”的父母虽然分居各处,但在对儿子的戒毒问题上也没有缺位。正是这种亲情、爱情的力量,照亮“我”的人性中的灰暗,使生命回归正常的人伦。
最后,小说对“我”这个人物刻画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我”因为有点懵懂无知,在家乡的小城沦落为不良少年。他悲剧的命运跟黑道老大蔡云龙分不开,“龙哥”和“我”,在情义上来讲算是难兄难弟,“我”被关进收容站,他拿钱赎人;在“我”与他一起抢劫被关进监狱,当“我”出狱,在一场温情脉脉的“接风宴”后,他又用毒品意图控制“我”。他的手下“兄弟们”因吸毒而抓狂,他却充满了欲望得逞的狂欢和得意。对于毒品,“龙哥”是绝对不会沾染的――他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用虚假的道义伪装出狰狞的爪牙,馋食真正的人性道义。而“我”吸毒上了瘾,不是想戒就能戒的,“我”还在蝶变之中……在毒瘾的煎熬中,“我”既劝道上的朋友,朋友也劝“我”。“我”们都在毒的残害下,支离破碎又试图找到活下去的出路和上岸的归途。“我”的良知逐渐复苏,在人性的扭曲中,开始勇猛地、向善地回头。几经沉浮,终于看透了江湖的是是非非,看淡了恩怨,在政府的教育下和亲情的感化,改过自新,最后蜕变为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守法公民。“我”这一人物形象,无疑具备满满的正能量,也是《红尘黑焰》中具有感染力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