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享
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令很多传统的手工艺逐渐被取替。打金匠这一行业由于花的时间和心思比较多,所以现在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做。从事加工金银首饰26年的金玉强师傅对此非常感慨,“以前到店里定做金银首饰的人很多,现在是越来越少了。”金玉强师傅说,“开了这么多年的金银加工店,能做到如今靠的是坚守。”
市城区新峰市场旁一条繁华的街区内,倘若不留心,恐怕谁都不会在意市场路口的一间小小打金铺。走进新峰市场这家小店铺,店内一件件精致的首饰陈列在橱柜里。一小盆水,一把小锤子,一个铁墩子,一把小天平称,是金玉强师傅的基本工具。只见金师傅小心翼翼操作工具,精雕细刻,一件件造型新、图案美的银饰品就在他手下诞生。
金师傅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打金这一行最鼎盛,客人来打金是要排队的。“刚刚开店十多天,就有个客人要打四条金链,当时我打得很认真,款式也是最时髦的那种。最多最旺的时候应该是1990年至1995年期间,因为那几年物价上涨,金饰是市民的至爱。那时候店铺的门都没有开,就有六七个人在那里等着,有些迟来的就只好定明天了,总觉得那时候很了不起的。”
说起打金匠的未来,金师傅有些感慨,金银首饰加工这门手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一行,加上金铺越来越多,现在打金店已经见不到往日的兴旺了。不过,金师傅还是希望这门手艺后继有人。“从事打金这一行业,兴趣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兴趣肯定做不好的,现在的年轻人很现实,要的是‘吹糠见米’的那种功效,每个月最好能有几千元收入。但是学这门手艺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人愿意学。我希望这些手艺能够后继有人,因为金饰毕竟有些工艺或者机械可以做到,但是损耗大,手工制作精打细琢损耗少,传统工艺也会得到传承。”
一年四季,这些打金店铺乒乒乓乓响个不停,那种敲打金属的响声,交织成美妙的乐曲,在时空里流淌…… 人们只在乎饰物的美艳,却很少有人想到打金匠们在捶、敲、压、剪、刻、磨的过程,在一枚枚戒指、一根根簪子、一副副手镯、一个个项圈的光洁、华贵与精致之中濡染过多少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