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强生
天很蓝,云如丝如缕。秋日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校园里的桂花香随着风若有若无,香樟树叶在枝头跳着舞步……在这样优美的乡村学校工作真是幸福。
上午第四节是我的科学课,期中考试临近,复习一二单元的知识点,学生练习。
“双脚放平,背心绷直,眼睛离书一尺远,胸口离课桌一拳头远,手指离笔尖一寸远!”我边巡查边温馨提示。只听见哗啦一阵,大家迅速纠正自己的坐姿。班上的孩子需要经常提醒。
“你看,戴同学今天的坐姿最好!”只见一个短发,眯眯眼,穿着红灰相间卫衣的女生坐得更好了。
戴同学,今天抄写的是什么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科学书上的内容。突然有种愧疚涌上心头。
开学初,班主任李老师给我介绍班上学生的情况,就说到戴同学因为小时候得了脑膜炎,有点后遗症。上课只要坐在教室里就好了,听讲啊、作业啊不做要求。我也注意到上课时,她有时站着翻书包,有时站着拿着水杯喝水……只要她没有影响其他学生,自己做喜欢的事也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陪伴她就好。
今天我才发现,因为自己认知上的偏见,缺少对戴同学的关爱。平时上课,她虽然不说话,但也抄抄写写,全凭着自己的兴趣来。近段仔细观察,发现她在科学课上抄的都是科学了。原来她心里也有自己喜欢的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课。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关爱,无论这关爱来自父母、老师还是同学。
因为一两句表扬,让戴同学喜欢抄写科学书,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我原来狭隘地认为,这种孩子不需要欣赏和肯定。我是多么自私,多么无知!对不起,孩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又是我的科学课,我再次表扬鼓励戴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同伴学习的榜样!戴同学就是我们班上坐姿的榜样。”同学们都向戴同学投来佩服的眼光,这眼光里少了平时的怜悯,多了一份欣赏。
“来,戴同学,让我给你拍张最标准的坐姿照,让大家好好学学!”我拿出手机说道。“来,笑笑,看着老师!”也许有点紧张,也许有点不好意思,戴同学一脸严肃地看着镜头。
当我回到讲台,突然发现她边抄边露出美丽的笑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笑了,好美,好美!
(作者系慈利县通津铺完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