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12月03日

代家湾的笑声

大棚内的平菇长势喜人。

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张磊(左一)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介绍平菇的生长情况。

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大棚内学习种植技术。

文/图 本报记者 罗杰 符晓

11月24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永定区崇文街道办事处代家湾村村部,看见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正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开扶贫产业技术指导会,村里准备大力发展平菇种植,与会村民个个踊跃发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张书记,我有个废弃的房子,可不可以在里面种植平菇?”“张书记,平菇种植前期投入大不大?种植技术要求高不高?”会上,村民纷纷向永定区教育局驻代家湾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磊提问,咨询具体事宜。

“张书记,我们能否到平菇生产基地去看一看?”会议一散,几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要求实地去看一看,记者随他们一起驱车前往村里的平菇生产基地。

宽阔的水泥路通往全村各组。记者看到,公路的两边都是村民种植的蔬菜。据了解,2018年,永定区教育局驻代家湾村帮扶工作队就利用该村地处市郊、城区各中小学需大量新鲜蔬菜供应等优势,开始在该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两年来,工作队真抓实干,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了种植普通蔬菜,能否种些附加值更高的品种?这样村里才有稳定的产业,村民们能受益更多。

一个偶然的机会,工作队员们得知种植平菇既简单又能快速收益,还合适于大部分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种植。随即,工作队多方奔走,想尽办法,为村里引进了种植平菇的项目。今年9月,由贵州来我市经商的杨钢投入资金、引进技术,开始指导村民种植平菇,短短20多天就在该村建成了5个共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种植大棚。

如今,5个大棚依山而建成为该村一道新的风景。记者随前来参观的村民掀开其中一个大棚的门帘,棚内的景象蔚为壮观,5000个平菇菌棒分成数排整齐的分布在地面,每70多个菌棒排成一排,每一排都有数量不等的平菇从菌棒两头“钻”出来,朵朵形状如云,笑颜如花,发出沁人心脾的菌香。

村民们瞬间被这规模庞大的平菇菌棒阵所吸引,纷纷走近一排排菌棒前驻足观看,“噢,平菇就是这样长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荣友新小心翼翼地在冒出一簇平菇的菌棒前蹲下,仔细端详,发出会心的微笑。

“一个菌棒多少钱?”

“平菇要多久才能长出来?”

“我的空房子里可以种多少平菇?”

“种植在温度和湿度上有什么样的技术要求?”

……

看到出产的平菇,村民们都有几分心动,纷纷向种植商杨钢提问,他一一作答:“一个菌棒最低产量是3公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一个菌棒的最低产值是30元左右,净利润在10元左右。”“平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技术要求也不高,只需要掌握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就可以,并且生长速度快,一个菌棒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收4茬。”“菌棒又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作其他蔬菜的肥料。”“我们将免费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对产出的平菇统一收购。”杨钢一席话,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平菇生产有基地,产品销售有渠道,村民才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张磊说,在选定项目后,并没有马上发动村民们一起做,而是等生产销售条件成熟后,才在今天的技术指导会上发动村民种植,为村民降低种植风险,让他们能够实打实的增收。

目前,该村平菇生产基地已经将出产的平菇,销往市城区学校食堂,每天也有附近的农庄店家前来采摘平菇,供不应求。

“种植平菇需要的地不多,劳动量不大,种植容易。适合销往城区学校食堂这个市场,适合代家湾村劳动力薄弱的贫困户家庭。”“今后村里还会种植各类高端食用菌,建立食用菌基地,力争把代家湾村的蔬菜做成品牌,服务我市的旅游市场。”

……

记者离开平菇生产大棚时,还听到张磊和村民在交谈该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形势,身后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 2019-12-03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24478.html 1 代家湾的笑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