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①)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5平方公里,修建堤防工程236处245.3公里,筑牢了防汛抗洪钢铁长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修建澧水干流市城区堤防23公里,达到50年一遇设防标准;3个县级城市修建城市防洪堤34.1公里,基本达到20年一遇设防标准。建成日供水规模20吨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3924处,兴建千吨万人工程30处,全市100%乡镇集镇通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3.9%达到79.59%,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从66.1%达到81%,97.34万农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安全水。
防汛抗旱措施得力。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落实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和险工险段、乡镇领导包水库堤段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实现防汛抗旱责任从市到县、从县到乡、从乡到村、从村到组、由面到点的全覆盖。此外,建立健全了预防体系。建成4县(区)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市级防汛指挥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异地视频的互联互通。开发防汛会商实时监控软件,实现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信息的互通共用。
水域环境水清岸绿。绿色是张家界的底色,生态是张家界的财富。全市上下抢抓水生态建设的“绿色机遇”,高举水生态文明建设旗帜,积极开展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等工作,对水土流失区域开展综合治理,对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项目进行整治,实施碧水蓝天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严格水资源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就。2017年,澧水河荣获第二批“中国好水”称号。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从310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2.5%)减少到2165平方公里(占比22.7%)。目前,我市水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本报记者 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