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 10月19日,与会嘉宾与把桩师傅一起进行复烧点火。 2019年10月19日,作为201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对重建的明代葫芦窑进行了点火复烧,大批精品陶瓷将使用最传统的柴烧方式烧制。据介绍,葫芦窑是盛行于元末和明代的重要瓷窑。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木版年画得到重点保护传承 10月16日,为期2天的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 截至目前,全国有18个木版年画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认定了19个木版年画保护单位和20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对其中12名传承人开展了系统的非遗记录工作。10多年来,中央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 新华社记者 摄
湖州:保护湖笔制作技艺 10月14日,小学生在非遗活态传承馆使用湖笔练习书法。 当日,湖州市善琏镇的善琏湖笔厂非遗活态传承馆正式开馆。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善琏镇深耕湖笔特色产业,陆续启动湖笔小镇研学营地、国学文化交流中心等文旅配套项目。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三江:侗戏进校园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艺人在教江川小学学生吹奏芦笙(10月14日摄)。 近年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将侗戏、侗族大歌、侗族器乐等本土戏曲艺术引进中小学课堂,从当地聘请非遗传人、民间艺人等专业师资定期为学生授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肃宁:民族乐器声悠扬 10月18日,肃宁县一家民族乐器厂的工人在生产车间制作琵琶。 近年来,河北省民族乐器生产聚集地肃宁县积极引导企业走产业升级之路,推动乐器产业由过去家庭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化、企业化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取得良好效果。据介绍,目前该县有民族乐器生产企业60多家,年产古筝、琵琶、扬琴等乐器70多万件,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日本、美国等市场。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