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10月24日

2019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三大亮点与您共同分享

森林 —— 我们的家园

2019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三大亮点与您共同分享

张家界的自然之美 人文之美 和谐之美

本报记者

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首创于1991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8届。今年森保节的主题是“森林——我们的家园”, 如何拓展其国际性、主题性、创新性、时代性、品牌性?这给2019年森保节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永定区政府作为承办单位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创新。

亮点一:植入更广泛的新媒体、融媒体和5G、AI森林旅游新概念,实现全球直播

在技术路径上,本届森保节慎重筛选了以往传统节庆活动的常态规定动作,创新设计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自选动作。植入更广泛的新媒体、融媒体和5G、AI森林旅游新概念,同时节庆主体活动均采取新媒体如智慧APP及微信直播等方式向全球空间网络进行现场直播。

通过湖南森林旅游与康养智慧APP等平台,游客可以直接查阅森林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森林旅游景区风景资源的展示,包括视频、文字介绍、语音介绍、图片展示、720全景等,平台的智能导览、电子票务、餐饮服务等服务功能,还将为游客浏览提供更多便利。

亮点二:引入更多创新体验和互动手段,更加体现国际化

在活动策略上,引入了更多创新体验活动和互动手段,在国际化的形式和内容上延伸扩容。本届森保节主体活动设计了“五个一”板块项目:一个开幕式+体验互动,一个森林旅游和康养高峰论坛,一个高规格全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培训暨研讨会, 一个自然体验互动研学暨国际花木盆景展,一个闭幕式+国家森林公园露天剧场演出,使得本次节会亮点和特色鲜明。

亮点三:多个首创期待您参与

本次节会首创中外青年学生万人绘制张家界天门山巨幅画卷,首创中外游客参与“森林——我们的家园”签名活动,首创在开幕式现场天门天梯布置500平方米“保护森林”的巨幅大字, 开闭幕式选址在天门山实景露天剧场,融森林自然体验与节庆活动于一体,世界级森林旅游和康养论坛和国家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权威研讨会,目前世界上唯一可移动30米长卷山水盆景——张家界顶有神仙展示和世博园艺会获金奖的“春夏秋冬”创意盆景展览等……多个首创活动将邀您一道共同分享张家界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护好“绿底色” 让生态名片更亮丽

——访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特聘教授廖博儒

本报记者 周密

青山巍巍,满目葱茏,绿色永远是张家界的底色。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森林面积达58.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27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增至70.99%,位居全省第一。“成绩的取得绝不是偶然,这离不开党委、政府对森林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一代代林业人的细心研究和大胆实践。”10月21日,市林业专家、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特聘教授廖博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今年65岁的廖博儒自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植物栽培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超过四十年。作为建市以来守护绿水青山的见证者、践行者,他对即将举行的2019第十九届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表示祝贺,并衷心希望节会圆满成功。

谈及我市近年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成果,廖博儒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桑植县龙潭坪镇和五道水镇,有一种果实形似秤锤、随风摇曳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叫长果秤锤树,它植株稀少,又濒临灭绝,需要特别的保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级林业专家试图对长果秤锤树进行人工繁育,经过数十次失败,终于在2015年成功培育出种苗,如今4多年过去,天门山石长溪林场人工繁育的数十棵树种长势很好,已经有一米多高了。”廖博儒欣喜地告诉记者,“去年,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更是实现长果秤锤树人工繁育的重大突破,种苗存活率达到了50%。”

“除了长果秤锤树,我市特有的国家保护植物如天门山杜鹃、伯乐树、珙桐、光叶珙桐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廖博儒看来,这些与行政主管部门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是密不可分的。他一边回忆一边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他也曾多次受林业、公安、检察等部门委托,协助为滥伐林木的行为鉴定,同时,全市24个保护地管理规范有序,《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张家界市城镇绿化条例》和《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相继出台,廖博儒深切感受到我市对毁林开垦案件的查处力度越来越大,工作越抓越实。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市在林业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还应下大力气。”廖博儒说,当前我市林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突出。他建议,各级林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切实加强人才工作,走人才强林之路。

他还建议,为切实加强全市人民的森林保护意识和对国家、地方重要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认知度,相关职能部门可在张家界日报和市电视台分别开辟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向市内有关专家约稿,专门刊登、播发有关动植物的识别知识及保育方法。

廖博儒最后说,我市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党委政府何不建设一个植物园?这不仅是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更是全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相信他日建成后,将是武陵山片区乃至全国都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植物园。

践行“两山”论,守护美丽家园

——访市环保专家杨卫文

本报记者 朱付勇

阴雨绵绵,气候微凉,十月的张家界,依然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在第19届“森保节”如期而至之际,就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目前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森保节”在我市举办的意义作用等问题,记者对市环保专家杨卫文进行了专访。

“靠山吃山,有水快流,这是我们曾经的肤浅想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们今天的清醒认识。”杨卫文说,近年来,我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绿色张家界。

杨卫文还介绍道,我市先后出台《张家界市城镇绿化条例》《张家界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张家界市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大力实施“碧水守护、蓝天保卫、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行动,形成“1+1+N”生态绿色张家界建设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建成覆盖全流域的四级河长体系;特别是,坚定不移地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中央、省级环保督察整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等等,一系列举措的推出和落实,使得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空气更清新,全市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前列;水质更清澈,全市所有地表水监测断面保持Ⅱ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乡更清洁,深入实施“六城同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生态更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0.99%,居全省第一,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2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森保节’是我市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让良好生态环境普惠民生、增强人民福祉的重大落地举措,意义非凡。”杨卫文表示,作为以弘扬生态文明、宣传森林保护为宗旨的公益性节庆活动,“森保节”从保护我们衣食居所的高度,倡导从我做起,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爱护环境、守好家园的思想意识,营造了较为浓厚的社会氛围。作为张家界人,特别是生态环境工作者,应该持续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山常绿、树常青、水常流,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守护好这方美丽动人的家园。

尹志坚:森保节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催化剂”

本报记者 陈 硕

作为市林业局的总工程师,尹志坚对于森保节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张家界的旅游发展能够实现长足发展,得益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森保节的举办是对森林保护工作的总结、谋划,通过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为2017年张家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础。

回忆起1991年参加首届森保节的经历,尹志坚说,当时在湘西自治州森保站工作的他是自掏腰包来到张家界参加活动的,当时群众的参与度很高,开幕式上大家都齐聚在大操坪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呼声此起彼伏。当时的森保节不仅仅只是一场活动,更是一场凝聚人心的倡议会,呼吁了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森林保护中来,看见自己热爱的林业工作能得到这样的重视,心里更坚定了做好林业工作的自信。

说起亲历的森保节,2006年举办的森保节给尹志坚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森保节正好选在“3·21”国际森林日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那年森保节没有盛大的开幕式,代替的是全民参与的植树活动,当天淅淅沥沥的春雨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参加节会的领导、党政机关干部、驻地部队官兵、大专院校师生、媒体记者一起到城区的澧水河边、渡船坡开展植树和认种认养树木活动。那一年还将森保节和城市森林建设这一理念结合起来,举行了有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市民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森林保护与城市发展”研讨会,围绕2003年提出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目标,共同探讨建设思路,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到2014年,张家界出台了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按照“城乡一体、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科学绿化”的总体思路和“城市森林进城、近郊森林围城、农村兴林富民”的战略布局,以“沿城、沿路、沿水、沿景”为工作重点,实施创森九大工程建设,并以森保节为节点,逐步、逐年推进建设,扩大群众创森知晓率和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张家界实现了推窗见景,出门见绿,游憩见园的美好愿景,市民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尹志坚说,2006年森保节种下的珙桐等树苗已经长大成林,为城市增添了绿意,森保节的举办就像是一剂“催化剂”,助推打造“国家森林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为张家界这座年轻的旅游城市增添城市森林生态景观。

田爱群:结缘森保节 见证飞跃发展

本报记者 陈硕

第十九届森保节前夕,记者采访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副处长田爱群。作为首届森保节的亲历者,2008年、2012年森保节统筹组织实施者,田爱群见证了森保节的成功举办。在田爱群看来,20多年18届森保节活动的举办如同一级级台阶,让森保节逐步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生态品牌,助推张家界经济社会发展。

1991年举办首届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当时田爱群是一名就读于张家界公园学校的初一学生,幸运的被选中为森保节嘉宾献花。开幕式那天,印有“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的飘带,悠扬的歌曲《相逢在张家界》留给田爱群深刻的印象。“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来到张家界庆祝节日,觉得很骄傲和自豪”,田爱群说当时她就暗自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在自己的家乡从事和森林保护相关的工作。

多年后,田爱群从湖南省供销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回到家乡,从张家界宾馆餐饮部的普通职工做起,一步步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2008年任原张管处团委书记的田爱群如愿参与组织实施了当年的森保节,当时森保节突出“生态·发展”主旋律,活动期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25周年“森林的记忆”图片展、全国森林公园工作座谈会及国家森林公园科学发展论坛、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风光邮册首发式、森林之声管乐大赛、张家界可持续发展定位研究站授牌等众多活动精彩亮相,田爱群说从活动的对接、筹备、组织、宣传,小到会场的选定,节目的排练,森保节的举办越来越成熟,依托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张家界在生态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唤醒人们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热情,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2年举办的森保节在田爱群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恰逢张家界国家森公园建园三十周年,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宣传森林保护为主旨的公益性节庆活动,当年的国际旅游组织主席埃里克·杜吕克为张家界颁发“金桂奖”,是对张家界推动全市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公园建设最大的肯定。田爱群说,到2012年,森林公园30年之间经历了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保护世界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保护条例》、景区接待设施和常住居民“世纪大拆迁”等一系列变革,恢复了植被3000多亩,建成了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定期举办森保节,向世界宣传推介张家界,交流森林保护经验、传播生态文明,森保节见证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老林到“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华丽转身。

田爱群说,张家界以旅游立市,森林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城市的飞跃前进,每一届森保节会结合当下的热点确定主题,能与体育、环保、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使活动在每个阶段都能独具现实意义,不断挖掘“森林”两个字里蕴含的无限潜力。

--> 2019-10-24 2019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三大亮点与您共同分享 2019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三大亮点与您共同分享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22843.html 1 森林 —— 我们的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