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金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各族人民的好总理,素有才子之称。
他一生撰写过不少对联,但我读到的不多,却印象深刻。
周恩来1917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当时,有位挚友王朴山即将毕业,欲东度日本留学,他饱含革命激情,写下一副对联相赠王朴山。其联曰: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这副对联的联语气魄宏大,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宽阔胸怀。
周恩来在学校读书时,为了不断激励自己进步,写下一副自勉联。其联云:
与有肝胆人共事 ;
从无字句处读书。
我们从此联中,足见周恩来青年时代就志向宏大,见解独到。联语指出了人在世应与什么样的人交友,同时指出了社会实践认识的重要性。此联堪称周恩来的座右铭。
周恩来撰写的对联中挽联居多,见到最早的是他1923年为革命烈士黄正品题写的一副挽联:
种子撒在人间;
血儿滴在地上。
这副对联寓意革命种子在革命烈士鲜血的浇灌下,必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坚信革命必定成功和胜利。
1939年6月21日,国民党制造平江惨案,杀害了湖南平江嘉义新四军留守通讯处负责人徐正坤等10人。8月1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追悼湖南平江惨案遇难烈士大会,周恩来撰联以示悼念:
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
同胞须猛省,猜疑摩镲,皆蒙日寇阴谋。
此联既指出了团结抗日是当务之急,又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
抗日名将戴安澜,1942年率部与日寇在缅甸血战,不幸牺牲。后在广西举行的追悼会上,周恩来送去一副挽联:
黄埔之友;民族之雄。
挽联对戴将军为抗击日寇而壮烈献身的爱国主义壮举,作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1937年7月,音乐家冼星海到延安后,首次演出《黄河大合唱》,当演出结束后,冼星海请周恩来书写意见,周当即书赠一联:
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周恩来用对联对作者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作品,做了高度的评价和夸奖,极大的鼓舞了作者和演唱人员,推动了全国抗日运动。
1944年7月24日,著名的新闻学家报刊政论家邹韬奋,因病不治而辞世,年龄不到50岁。他逝世后,中共中央追认他为共产党员。同年11月15日,周恩来撰写了82字的挽联:
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亡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
哪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
历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府,准备反攻,驱逐日寇,
正待吾辈努力,哲人今逝世,倍令后死伤神。
这是至今我见到周恩来撰写的一副最长的挽联,上联评价死者的经历,事业及其精神;下联陈说当时抗战的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全联以写实叙事风格见长,将人物与事件融于一体,表达了挽联作者的悲痛哀伤。
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回到故乡江苏淮安。淮安中学请他为学校题写对联,周恩来欣然命笔写下一联:
黄河水滚滚而来,文应如此;
韩信兵多多益善,士亦宜然。
上联借用胸涌澎湃,一泻千里的黄河,比喻教育事业将蓬勃发展;下联引用淮阴侯韩信点兵,鼓励学校为革命事业培养出大量的有用人才。
通过品读周总理的对联,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他光辉伟大的革命一生。同时领悟到他善于运用对联言志抒怀,叙事寄情。他撰写的对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情真挚,语言精练,通俗易懂,无论用典和对仗,都有他的特色。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创作出新的诗词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