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10月17日

一部散文一生情

——我读《琦君散文精选》

□朱凤英

“文似看山不喜平”,是指阅读文学作品犹如看山,青睐层峦叠嶂,而非一眼望穿。于我,更能触动,并引起共鸣的却是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的抒情美文。琦君散文带着血液的温度,拨动我内心最柔的那根弦,令我泪眼婆娑。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散文家。1949年赴台,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退休后曾两次随夫旅居美国。故土情深、思乡怀旧的游子情怀,成为琦君创作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琦君散文精选》收录美文五十篇,其中《故乡的婚礼》《金盒子》和《春酒》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于朴实中注入深沉,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浅愁,诚如夏志清所言:“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它给我的印象,实在更真切动人。”该散文集,琦君回忆从儿时直到暮年的心路历程,她弹奏了一首荡涤心灵的抒情曲,对母亲的深切感怀奏响在最高潮,余音缭绕,荡气回肠。

文学创作写人物,通常是在某一篇内从各方面塑造完整形象。琦君写母亲却与众不同,除了用《春酒》《玉兰酥》《桂花雨》等数十篇专写母亲外,还将母亲散射在《妈妈银行》《头发与麦芽糖》《三更有梦书当枕》等多篇中。丰富呈现了勤俭、婉顺、隐忍、博爱、富有怜悯心的母亲形象;全方位诠释了其对母亲心疼、自责、忏悔、歌颂、鸣不平的款款深情。

琦君的母亲恪守三从四德,循规蹈矩。身为师长的父亲在外戎马倥偬,久客不归,多年后却带回一个“如花美眷”。“母亲生气时,并不责备我,只会自己掉眼泪……”遭父亲感情遗弃后,母亲常常处于委曲、屈辱、不堪中,黯然神伤却依然能安分守拙自甘淡泊,即使小琦君捣蛋犯错,自我落泪也不指责。为了不影响女儿求学,母亲独居乡下,身患不治之症却一直隐瞒。当琦君卒业后历经千辛万苦赶回家时,母亲却已去世半年之久。“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为母亲鸣不平,对罔天昊极的母爱无以报答,成为整部散文集演奏的主旋律。

“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哪里比得你做的玉兰酥,吃得我们的舌头都掉下来了。”“我若真的懂了,就不会像一只苍蝇似的……”《玉兰酥》将白兰花与白玉兰对比,衬托母亲朴实高雅;用乡亲和老师的话语侧面赞扬母亲心灵手巧;将自己比作苍蝇、母亲比成蜜蜂,讴歌母亲任劳任怨并抒发内疚自责之情。娓娓道来,朴实感人。“小花猫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春酒》中,这些叙写母亲勤劳善良,并深得邻居喜爱的细节,像悬挂的彩灯,惊艳于文章中。“二妈与母亲各拜各的佛,连两尊如来佛都摆出各不相让,各呈威严的样子。”“二妈声音温和里透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力量,这股力量是父亲给她的。”《三更有梦书当枕》用如来佛、二妈的话语宕开一笔,写二妈得宠,母亲受冷落。景语皆情语,看似笔到之处,自然流出,实则为母亲叫屈,深刻隽永耐人咀嚼。

道不完的是真情。《琦君散文精选》宛如深情扎根于大地的一棵树,其对母亲的爱徐徐上升在枝叶扶疏的主杆上,亲情、故土情、师友情则渗透在不可或缺的枝蔓里。

“尤其是当我回忆陪父亲背杜诗闲话家常时的情景,就好像坐在冬日午后的太阳里,总觉光线愈来愈微弱……” 父亲功成名就,爱学习有知识,对琦君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三更有梦书当枕》中的这段既写父女情深,又感怀令人百般无奈的匆匆岁月。“今年白绣球开得特别茂盛,哥哥却去世了,白绣球花仿佛是有意给哥哥穿素的。”状物抒情,《留与他年说梦痕》中对父亲痛失爱子、琦君痛失哥哥的描写彻入骨髓,令人怆痛万分。“收到学生们的论文集、散文传诵一时就像老祖母怀抱孙儿似的”,《师与友》把学生的作品比成老祖母的孙儿,既深化宜师宜友的师友感情,又感叹既辛苦又幸福的从教生涯。

琦君文笔洗练,行文如高山流水;谋篇布局高超,每篇都有“文章本天成”的感觉。所谓功夫在诗外,纵观该散文集,善用修辞成为其渲染感情的一大法宝。

如:“我一听到银行就高兴,仿佛钱放在银行里就会像白米饭似的,胀成满满一锅。”“糖薄得跟纸似的,一放进嘴里,就贴在上颚的‘天花板’上。”“我心想,一百下蛮久的嘛!……谁知她放鞭炮似的数得好快。”“我什么花都不是,我是我妈妈脸上的一个疤……”把在银行存钱比作煮饭,将上颚比成天花板,用放鞭炮形容数数快,遭冷落的女儿把自己比成妈妈脸上的疤。不一而足,作者基于本体和喻体的共性、协同性,注重与文章的情绪表达和谐一致,在篇中织成了一个网,丝丝入扣,将读者罩在里面,感动得一塌糊涂。

其次,将典雅简练的古典诗词恰到好处地化写于文章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如《一饼度中秋》中,“我宁愿在灯下阅读,静静地度一个冷落清秋节,又何必举头望‘美国的月亮’呢。”都是话里有话,内涵丰腴,看山不是山,凸显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的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过程是相当辛苦的…… 写作是快乐的煎熬,也是苦乐参半。”《四十年来的写作》中,琦君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与快乐。可见,这些貌似信手拈来的修辞,实则是作者经过精心谋划、仔细推敲,才成就的美文。

岁月带走了琦君的生命,却带不走她留下的真情。饱含深情的琦君散文至真至纯,入木三分。读它,如同喝茶,要细细品味每一口茶水的香味,而不是快喝猛倒,或嚼碎茶叶。

--> 2019-10-17 ——我读《琦君散文精选》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22574.html 1 一部散文一生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