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10月08日

转文1

(上接1版①)

目前,该区已 出台《永定区“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暨“5111”行动计划(2019-2023年)》,决定用5年时间,到2023年,发展张家界莓茶面积10万亩,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人致富奔小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离开罗玲艳家,当地的种植大户陈秋英家院子里也摆满了一筐筐正在晾晒的莓茶。陈秋英家是当地的大户,种莓茶面积达300余亩,自己成立了家庭农场,每年光是聘请的长工就有八九个,工钱开支都要十万以上,工人都是附近乡镇的农村留守妇女,种植莓茶,陈秋英不仅自己创了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通过传帮带为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种植大户瞿阳英是一个性格很爽朗的人,她说别看她家莓茶只有不到40亩,但产量好,收入高,附近邻居都来找她取经。她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一年光医疗费用都是一大笔,她说都是因为种植莓茶赚了钱,现如今的生活才有了保障,还在城里买了房子。

和瞿大姐家紧挨着的,是建档立卡户张春莲的家。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开始种植莓茶,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性格让她实现了脱贫致富,家中盖起了新房子,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常年住着聘来干活的工人。她拿出自家新出产的莓茶,微微的抿上一口,只觉得在微涩的味道中有一股甘甜直达舌尖,留在唇齿间久久不会散去。张春莲介绍,种植莓茶很辛苦,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的,一天的时间都耗在了地里。“要想过好日子,不勤快点怎么搞,总不能一辈子都靠政府靠大家帮吧”,张春莲说,辛是辛苦,但她觉得生活很有盼头,干起活来也就一股子劲,“我的生活就像这莓茶一样,苦尽甘来了”,品着茶,张春莲笑着说。

莓茶变成“致富茶”,已经成为永定区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据悉,该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在茅岩河、罗塔坪、三家馆等10多个乡镇建立莓茶生产基地、莓茶加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区4万多农民靠种植、加工莓茶脱贫致富,人均年增收3000至5000元以上。

一片叶子,连接世界;一杯莓茶,承载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永定区将“张家界莓茶”作为“一区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培育,以种植为主逐步转为一、二、三产业同步提升,目前从事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40余家,莓茶深加工企业3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注册产品有茅岩莓、灵洁、仙踪林、银嗓子、土家贡、天门郡等20余个品牌,开发出面膜、牙膏、含片、黄酮营养液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 2019-10-08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22290.html 1 转文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