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10月08日

情怀篇之二十二 勿将孩子打造成寄居蟹(上) 李炳华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的孩子都有一种共同的抱怨,就是他们总是觉得那些比自己小的孩子更幸福。他们总觉得大人们对于比自己小的孩子会给予更多的照顾,而越晚出生的孩子,赶上的生活条件也越好。久而久之,这种抱怨就会发酵,甚至扩散。当然,孩子们的成长时期中拥有一些较为特殊的历史局限也是正常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及时地给予甄别与修正,而不是放任其思想的发展壮大,否则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将孩子塑型为现代版的寄居蟹。这种寄居蟹思维一旦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那么做父母的欲矫而正之,便是付出九牛二虎之力亦未必拉得回来。

何谓寄居蟹思维?世上的许多动物都爱占有别人的东西,比如占有别人的窝,占有别人的食物,占有别人的劳动。寄居蟹就是其中一种,所以它总是把别人的壳背在自己的身上。表面上看,像是占有了一个家。有了情况,它就钻进壳里,仿佛真能受到什么保护,没事的时候再钻出来,整天背着一个壳在海滩上跑。

因为占有,寄居蟹有了本来没有的沉重。当敌人来临时,反而因为跑不快,或目标太大,而成了人家的美食。它的天敌红嘴鸥,只要见到海滩上有活动的壳就来啄,一啄一个准。寄居蟹的壳,反而成了要自己性命的牢笼,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

只有寄居蟹永远搞不明白,正是自己背上的壳,让它无法解脱。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说孩子们的成长,其实每个孩子的思想成长的进程中,都需要及时地克服或修正一些懒惰心理、依赖心理、享乐心理以及放纵心理。

懒惰心理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它与探索心理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同的是二者是成反比的。问题是每个生命降临的伊始,思想都是一张空白的纸,那么孩子们的思想何来?当然是历经了后天点点滴滴的滋养、润物无声的影响才慢慢塑型、成型乃至定型的。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话虽然有相当的片面性,但父母与家庭中的成年者对于孩子的懒惰心理的出现是否及时发现、及时修正、及时予以正确的思维导向与思想导向,是决定孩子是否维系懒惰心理并将其发展成为依赖心理的关键因素。

依赖心理便是懒惰心理的升级版。懒惰心理一旦由一种思维定势形成一种行为习惯,那么依赖心理便“水到渠成”。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孩子太小了,大人要替他们背书包;孩子太累了,大人舍不得让他们做家务;孩子太苦了,大人们甚至愿意帮他们做一下作业……久而久之,孩子便因依赖心理油然而生了享乐心理。

享乐心理是击碎孩子自控力的最后一粒子弹,这也是地球上一切生物所共有的原始属性,孩子们这方面的的“免疫力”当然是最脆弱的了:比起寒窗苦读,有谁愿意本能地拒绝安逸与享乐?享乐心理失控,放纵心理自然水到渠成。放纵心理一旦形成放纵习惯,那么新时代的寄居蟹便就此“培养成功”。

然而这种教育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当然不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下一篇继续。

--> 2019-10-08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22284.html 1 情怀篇之二十二 勿将孩子打造成寄居蟹(上) 李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