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
个性的设计、考究的剪裁、科技感十足的面料……不久前,诸多中国服装品牌亮相纽约时装周。潮,是很多时尚界人士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纺织品尚不能自给。今天,我国已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拥有最完备的产业体系,科技、设计、品牌等水平与日俱增。
从穿暖到穿好,由服装到时尚,70年我国服装业实现美丽“蜕变”。
健康环保的玉米纤维面料、亲肤舒适的石墨烯印花面料、智能科技的感温感光面料……刚刚闭幕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一项项面料科技“革命”引发业内关注。
新中国成立初期,服饰制造仅有棉、麻、丝等为数不多的传统材料。今天,我国年产化纤5000万吨,占世界产量超70%,诸多创新型面料研发生产走在世界前列。
“一块布”的创新折射了服装业巨大的科技变革。从协同设计、数码印染到智能制造……今天,服装业正成为创新要素汇聚地。
衣联网,一个全新的模式在服装业走俏。
海尔联合中国服装协会以及百余家服装企业组建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成立衣联网生态平台,以服装为媒介,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将生产、销售、洗护等数据有机衔接,加速产品服务的创新迭代。
海尔衣联网生态平台负责人李洋说,目前已有1800多家企业入驻平台,上半年,衣联网生态收入同比增长15倍。
把产业变成生态,将服装的外延不断拓展,围绕产业链及相关领域的创新不仅加速产业变革,更拓展出全新市场与空间。
扫码登陆、点击测量,仅需2秒,三维人体测量仪就能获取28项身体数据,并在1分钟内形成报告。科技企业奥比中光副总裁孔博说,应用3D摄像头和解决方案,诸多服装企业已采用智能量体设施,为智能制造提供助力。
大规模铺开的智能制造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加速跨界融合,产业集群升级“特色小镇”……工信部调研显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率先在纺织服装领域推开,服装业正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行产业。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