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宁惠
走进永定区的各大单位和家庭中,招待客人们必不可少的食物中一定会有张家界莓茶。这是张家界的特产,是当地人的骄傲,也是多少家庭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张家界莓茶,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因其表面富含一层天然蛋白莓,被人称之为“莓茶”,也称为“藤茶”,药学名称为“显齿蛇葡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该茶经中国中医研究院、解放军空军医学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化验测定:莓茶内含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及17种氨基酸和14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总黄酮含量高达43.78%,有“黄酮之王”美誉,药用价值极高。
每年四至九月份的罗塔坪乡,正是莓茶收获的季节,走进长寿村,家家户户街边都摆着晾晒的茶叶,微风拂过,一阵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采茶、晒茶、炒茶,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走进种茶大户罗玲艳家中,她正忙着将摘回来的新茶分类捡摘,她种莓茶已经有将近二十年了,家中有40来亩地,最近请了4个工人在帮忙采茶,她对茶叶的质量要求很高,所有摘下的新茶都要一一把关,并且从不因为客人需求量大就从别处收购茶叶卖出去,因为不放心品质。正因为这样,她的茶一直不愁销路,常常还没摘下来就被外地的客人预订走了。“除去请工人等开销,一亩地纯收入有四五千,一年算下来收入也有十多万,我一个农村妇女,出去打工也赚不了多少钱,在家里种种茶叶,能赚一点是一点吧”。罗玲艳害羞地笑了。
一直以来, 永定区大力发展莓茶,既做产业,也塑品牌。张家界莓茶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等品牌荣誉;2018年,张家界莓茶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
2018年,永定区莓茶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干茶1600多吨,一产产值达5亿元。
(下转4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