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一次洗礼。通过此次主题教育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也在思考如何成为一名有作为的年轻党员干部。
我于2012年到武陵源工作,先后在政府机关、景区一线、街道办事处工作过,在这忙碌而充实的7年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名合格的人才不是靠一张文凭来衡量的,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名有作为的党员干部是俯下身子、挑起担子、开动脑子、撸起袖子奋斗出来的。
这次学习我收获颇多。对照市委书记虢正贵向全市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发出的“十问”,我认真进行了自我剖析、自我检视,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清楚地记得2017年9月我调任至军地坪街道办事处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大家都觉得我年轻没经验,觉得一个文弱书生怎么干得好控违拆违工作。当时我很不服气,也不服输,暗下决心要看看这项工作到底有多难。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发现,控违拆违工作矛盾大,的确很难干,用同事们的玩笑话来说就是“不干担责任,干了得罪人”。但我并没有气馁,也没有畏难,更没有因为这项工作难干而懒干,而开动脑筋想办法,坚定决心向前冲。通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了在武陵源6个乡、街道办事处控违拆违工作中扣分最少的目标,获得了武陵源区控违拆违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成绩。然而,调任至现在新的工作单位后,我在思想上有所松懈,工作上缺乏奋进、闯劲和钻劲,还停留在过去的成绩中沾沾自喜。这次学习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也让我清醒地意识到该如何做一名有作为的年轻党员干部。
一是要做一名“接地气”的年轻党员干部。所谓“接地气”,就是要多下基层,多接触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和心声,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到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在逆境中成长。俗话讲“水遇绝境成飞瀑,人遇绝境方重生”,就是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特别是当我们身处绝境的时候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身能力得到升华。有的年轻干部觉得基层苦、基层累,不愿下基层,不愿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磨砺锻炼,都是认识不足、不接地气的表现。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多到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尝一尝乡镇的“苦”,受一受景区的“累”,多接地气才能更好地充实,更好地成长。
二是要做一名“有底气”的年轻党员干部。我们工作中的底气是什么?就是打有准备的仗。年轻党员干部有高的文凭,有丰富的知识,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都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成为我们干好工作、为民服务的“底气”。作为年轻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多加强理论学习,多交流请教经验,特别是要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不断开阔眼界,更新思想观念,不断给自己充电,给桶里的水加加氧气,不让其发臭、变质。在工作中要有“一条一条抠,一项一项学”的精神,不断增强脑力、履历和笔力,特别是多在新视野、新领域、新知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充足的底气为群众办好事,为群众服好务。
三是要做一名“扬正气”的年轻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党员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务必要牢固树立“身正、心正、德正”的思想,经得起考验,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特别是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要尽早将“守正道,扬正气”这颗思想的树苗扶正,否则就会长成歪树、烂树,最终难逃被拔掉、砍掉的命运。在工作中,我们要坚定“扬正气”的信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型,真正做一名“守正道,扬正气”的年轻党员干部。
四是要做一名“显锐气”的年轻党员干部。工作中没有锐气就没有魄力,“锐气”不光是“舍我其谁”的霸气,更是一种敢于作为、勇于担当的勇气,党员干部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需要这样的锐气。作为武陵源区的年轻党员干部,更要有为武陵源区旅游事业发展甘于奉献的决心,要有敢啃最硬骨头、抓最烫山芋的魄力。正如金一南教授所说:“干难事必有所得。”所以我们做事,特别是在难干的事情上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要有迎难而上的锐气才能收获更多。
年轻党员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让我们坚守初心,担负使命,志存高远,砥砺前行,争做一名接地气、有底气、扬正气、显锐气的年轻党员干部,为武陵源旅游事业走向辉煌迈出铿锵足音。
(作者系武陵源区张清公路老木峪隧道管理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