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康学
公元1057年,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主持了一场科举考试。其时读书应考的秀才们喜欢写作一种险怪奇涩的文章,号为“太学体”。而一贯推崇韩愈的文章、主张古文革新的欧阳修,对这种文体十分反感。在他的主持下,凡是写作这种文章的人都一概不予录取。这件事结束之后,一些心怀不满的狂生有一天聚在一起,乘欧阳修出门上街的时候竟拦住他的马头,气势汹汹地高声吵闹责骂了好一阵,当时街头上的巡逻队也无法阻止。
欧阳修受到这一围攻,心情十分烦恼。这些轻薄学子们的无理取闹,显然对他这位文名显赫的考官造成了极大的心灵伤害。凭心而论,他不录取写太学体文章的考生,本不是有意和哪个人过不去,他捍卫的是一种写文章的“道”。“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同时,他又大力倡导韩愈的“文从字顺”“务去陈言”的文风。为了革新这种旧的文风,欧阳修自身的写作便已提供了良好的典范。比如他写的文章,无论是议论文还是叙事文,都能写得流畅简洁,丰满而又生动。象《朋党论》《纵囚论》《醉翁亭记》等文章,均受到过公认的好评。他倡导的革新文风也得到了其他文章名家的支持和赞称。比如苏轼父子、王安石、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人都是新文风的大力实践者。欧阳修为此感到并不孤单。他现在之所以烦恼,是因为心里另有一些隐隐的政治上的担忧。朝廷里掌权者们对此事会怎么看,皇上又会怎么看,会不会有人乘此机会打他的小报告,又将他贬到某处地方去任职……欧阳修的担忧不是没有来由。自从他考中进士,以南宫殿试第一的成绩入仕做官之后,有许多人羡慕,也有许多人忌妒,宫廷里的人事关系亦相当复杂,政治斗争可以说分分秒秒都没有停止过。为了坚持正义,欧阳修又曾多次上疏直谏,建议改革弊政,为此多次得罪一些掌权大臣。他也因而被屡次贬谪到地方任职。现在出了考生无理取闹这件事,又将会在朝廷造成什么影响呢?
欧阳修静观以待,时间过了好久,没想到这事也就再没起什么风波。倒是皇上又封了他龙图阁学士,并让他当了开封府的知府。但是这个官儿只干了10个月,他又被改任职为群牧使。在朝廷象换走马灯一样调换他的官职期间,欧阳修愈来愈感觉到世途多艰,而官场多险恶。人生美好之年华又消失得那么快,转眼间,他已到了52岁,身心也一天比一天疲惫起来。就在这样一种说不尽的世事沧桑的感触之中,他挥笔写了一篇著名的《秋声赋》:
欧阳修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欧阳修写完这第一段的时候,他习惯地停了停笔,自己轻声默读一番,觉得畅快满意,忽又提笔疾书下去。写至最后,他不觉朗声把后一段念出了声: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寞。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说;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馀烈。……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欧阳修的《秋声赋》颇具诗情画意之美感,他写完这篇作品,一定自我欣赏感到很满意。虽然此篇作品从内容上看有些消极,但它很真实地抒发了作者的思路历程及其对人生苦短的真实感受。艺术上尤其表现得很出色,故而后人对此文亦多有推崇。
写完《秋声赋》后的第二年,欧阳修被皇上提升为枢密副使,接着又任参知政事。但是,官场的政治斗争太复杂了,由于卑鄙小人的陷害毁谤,他在朝廷终于呆不下去,后来又被贬至到地方任职,直到61岁获准辞官退隐,65岁去世。
作为宋朝一代文豪,欧阳修在政治舞台上虽然没有更大的作为,但是他留下的150多卷文集,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