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09月03日

涅槃重生再出发

——株洲发展经验给张家界的启示

本报记者 陈硕

8月下旬,记者应邀参加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看株洲采访活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株洲从不起眼的江边小镇,发展成为全国重工业城市,又从“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蝶变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涅槃重生,其发展经验给张家界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

工业城市vs旅游城市

在株洲经济开发区(云龙示范区),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即将投入运营的中国移动湖南数据中心将为全国大数据存储、云计算提供技术支撑。记者体验时速400公里磁浮列车,平稳舒适……车行株洲,记者参观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新技术、新兴产业的龙头或行业翘楚。“这些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项目能落地株洲,得益于株洲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剑波介绍。

何剑波说,看得见的是项目,看不见的是思路的转变。从解放之初百废待兴的现状,一路披荆斩棘,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从国家“一五”起步,先后兴建了“株冶”“株化”等一批大中型铅锌冶炼和基础化工企业,数十年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480多亿元,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伴随改革开放,株洲工业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方式开始暴露出区域基础设施老化、落后产能集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原本的工业优势变成制约株洲发展的桎梏。

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何剑波回答,株洲的答案是彻底转型,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全市退出基础化工、落后企业累计1300多家,500多亿元产值受影响是株洲产业转型的决心,依靠动力产业优势,打造中国动力谷,是株洲交出的答卷,以先进的机车牵引引擎、强大的航空动力引擎和环保的汽车动力引擎为核心助推器,构建三大动力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也在相关延伸领域“开枝散叶”,凝聚起株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株洲连续三年实施“百项成果转化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支持企业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搭建“株洲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的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获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回看张家界,是典型的凭借优质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然而工业做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张家界实现全面小康梦的重要支撑。

张家界要发展工业实现产业融合,首先要做的便是解放思想、谋定而动,清楚认识到“工业=高污染+高消耗”这是一个错误认识。面对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工业已经开始走向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的智能制造发展道路,在新形势下,张家界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找准工业定位和主导产业,发挥旅游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市在原材料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面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上半年,“地条钢”、造纸生产企业、石灰土窑生产已杜绝,5家页岩砖厂将在2022年全部退出,城镇人口密集区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任务得到落实,落后产能退出取得了成绩,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补足空缺,引进适合张家界市情的龙头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为旅游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形成“工业+旅游”的产业链。

老工业区整体搬迁vs景区大拆迁

初秋的傍晚,记者漫步株洲湘江风光带,极目远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夕阳下,几条小舟停泊在江面,开始夜钓。一群男女,泡在清凉的江水里消暑。一位株洲市民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和谐温馨的画面,与以前遭受污染之苦,可谓天壤之别。

株洲清水塘是全国闻名的重化工聚集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清水塘工业区内200多家冶炼、化工等企业的生产废水通过霞湾港直排湘江,历经数十年积淀,霞湾港形成近5公里的重金属污染带,最深处重金属污染底泥达20米,成为湘江流域的“心腹大患”,直接影响湘江下游上千万人口饮水安全。

(下转8版②)

--> 2019-09-03 ——株洲发展经验给张家界的启示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20628.html 1 涅槃重生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