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甲长
五月,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从位于市城区一小区十八楼的孙建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向外眺望,澧水河上烟波浩渺,更远处天门山隐约掩映在风雨中,好一幅写意中国山水画!
在这样雾气缭绕的天气,采访孙建华先生恰逢其时。在张家界文化艺术界,孙建华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个声音低沉、艺术气质浓郁的人有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一是画画,一是摄影。
1986年,孙建华考上了怀化学院美术系。从那时开始直到1994年很长一段时间里,孙建华过的是“一日不画若有所失”的生活。他师从黄铁山、朱辉、殷保康、刘永健等,在国画、油画、水彩画等领域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尤其是在水彩画研究方面,他努力追寻西洋水彩画和中国水墨画的契合点,不断将自己的情融于景、融于色水交融的艺术技巧之中。对于孙建华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他的授业恩师、著名画家黄铁山先生曾这样感慨:
孙建华君是勤于探索的青年画家,秀丽的家乡风光给了他灵感,淳厚的民风给了他质朴,山民的强悍给了他勇气和力量。因此,他画得那样大气,那样无拘无束,那样真诚、那样壮美!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1994年,才32岁的孙建华已经被评为“湖南省十佳青年画家”,不久又被推选为张家界市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其作品入选《世界美术作品选集》、《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集》、《当代中国美术家》等,他的《岁月》甚至获得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不少作品还被国内外知名人士、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
各种荣誉光环加身,名利双收似乎就在眼前。然而,看起来处于事业顶峰的孙建华却放下笔头,转身拿起照相机做起了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武陵源那片“不可思议、岂有此理、莫名其妙”的峰林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