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06月25日

转文2

(上接1版②)

家住五道水镇桑植坪村的郁大吉家就是第一批进行大鲵委托代养的贫困户。一次偶然机会,郁大吉听在县城上班的兄弟说养殖大鲵好,投资小、保价回收效益大,现在养殖技术成熟了,风险也比较小了,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经过多方打听,他坚定了通过养殖大鲵脱贫致富的信心,很快就从熊茂明的公司引进了3000尾大鲵。“公司已经回收了1000多尾,得到了几十万的收入。”郁大吉通过养殖大鲵脱贫了,心里很是高兴。

大鲵养殖投资不大,管理简单,是符合桑植县生态资源禀赋、带动脱贫致富的好产业。该县制定了《桑植县大鲵产业五年行动计划》,送技术、送政策、送项目,并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奖扶办法,在脱贫攻坚“五基工程”中将大鲵产业作为扶贫特色产业予以优先发展。同时,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原生态沟面积,推行规模标准化养殖。

一人富,不算富。为带动农户富裕,桑植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公司+农户+标准”“企业订单+贫困户生产”的模式,带动5135户农户参与大鲵养殖,并以岗位聘用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近1000人,基地农民人均增收9000元。

而今,桑植大鲵产业成为中国大鲵的主要产区之一,素有“娃娃鱼之乡”的美誉,被列为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成为当地一大核心产业和现代农业标杆。如今,开发出了 “娃娃鱼”面条、娃娃鱼护肤品等产品,直接拉动了动物防疫、交通运输、农资供应、旅游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大鲵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

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到2020年,实现大鲵饲养量达300万尾,年繁幼苗100万尾;实现商品鲵年销售量50万尾以上,幼鱼年销售量50万尾以上;实现年大鲵加工能力突破10万尾;创建大鲵仿生态繁殖示范场30家,创建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40家,培育2家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大鲵综合产业园,将桑植县建成具生态、文化、养生、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不断拉长“娃娃鱼”产业链条,让“娃娃鱼”带领农民游向致富路。

--> 2019-06-25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18117.html 1 转文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