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应峰
说到墓葬,不能不言及帝王陵,那可是纷繁、富丽、深隧、神秘的所在。这样的墓葬,平民百姓是难得一睹真容的。真入了眼的,便注定难逃宿命,会很快消散在历史的尘烟。
墓葬,先要选址。选址有这么一说:祖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传说顺治帝有一次来到京东燕山山脉,在凤台岭之巅远眺,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霭飘渺,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发出由衷的赞叹,十分虔诚地向苍天祈祷。他站在风水相宜的地势,对左右侍臣说:“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说着,将手上佩带的白玉扳指取下,扬下山坡,道:“落地之处定为穴。”就这么一扬手,成就了顺治皇帝之孝陵。
不同的时期,墓葬各异。秦汉时期,帝王陵多是覆斗式的,如传统的量米斗翻过来盖在上面,恰似缺少了顶尖的埃及金字塔。到了魏晋时期,帝王陵以巨大厚实的山石砌成拱形,缝隙用麻鱼胶粘合。及至唐代,开山为陵,工程庞大,气势雄浑,舍我其谁,天下第一。宋明清后,陵墓的建筑风格既注重地面建筑,又将地宫墓室建造得诡异坚固,让盗墓贼难以下手。
无论哪朝哪代,帝王陵中都沉积着数不清的宝物,件件价值连城,有的墓室还有搬不走的壁雕壁画。宝物在古墓中搁置久了,自身也有了灵性,那是百年千年积累下来的厚重感,历史感,神秘感。正因为有数不清的宝物,才有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防盗设施。或流沙护墓,或落石伤人,或暗器翻板,或毒气笼罩,或遇氧自燃,不一而足。诸如“积石积炭积沙”的防盗术比比皆是。“积沙”是在棺椁固定之后,往墓坑内填沙,沙的填入量下自墓底起,上至地面八米处止,深达百米。盗墓者如果采用掘盗洞的办法企图进入墓室,那么刚挖出一个洞,流沙便马上会将这个洞重新填满。除非把整个墓室内的积沙都运走,不然就只好“望沙兴叹”了。
有盗就有防,有防亦有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用在墓葬与盗墓这两方面再恰当不过了。帝王之家的“依山为陵”防盗,完全是受了民间崖墓的启发。如何封闭洞口,如何反盗墓,工匠煞费苦心。“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据载,乾陵陵墓道与墓门间用吞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
“铁水浇筑”的破解法被盗墓贼称为“粪水术”。就是天天用酸性很强的粪水来浇灌锈蚀铁汁,经过较长时间后,便可轻易地打开墓室。也有以“虚葬”防盗的。传说,诸葛亮去世后便设疑冢多处。诸葛亮临终前有遗命:“葬汉中定军山”。“诸葛武侯真墓”实是虚冢;而位于定军山西北角的“武侯之墓”,倒被认为是真的,由此民间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一说。但据考证,“武侯之墓”是诸葛亮的衣冠冢,也不是他的真身所在。 疑冢处处,还真的让盗墓贼困惑、苦恼。
盗墓笔记说,盗墓的人,北派拜的是钟馗,南派拜的是“黄王”。为啥?钟馗捉鬼啊,胆大啊,可以上天入地啊。“黄王”呢,是黄巢啊,能武能文的领袖级人物啊,对于“朝求升,墓求合”的盗墓者,拜一拜他,披上看不见的不死甲胄,也是颇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