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04月13日

大山里的硬汉子

唐卫民

在慈利县城东面14.2公里的群山深处,有一处林业科研站(简称湖南慈利森林生态站)。这里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当地零阳镇两溪村的女儿寨小流域,属湖南省林业科学院6个野外基层站之一。为研究、评价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提供数据,2016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站。

1998年,正值而立之年的王中建由慈利县林业局安排到该站担任监测员。从此,他扎根山沟以站为家,认真观测记录着每一个科研数据,共采集科研数据20多万个。就这样,王中建默默坚守,一干就是二十年。

(一)

慈利森林生态站地处零阳镇两溪村大山深处,群山环绕,小流域最高海拔917.4米,最低海拔205米。建站的第一年,进山仅一条狭窄崎岖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物资进出靠挑运,走路稍不小心就会崴脚跟。电视收不到,就连当时的通讯工具BB机都没有信号。因为交通不便,王中建回家一趟十分困难。为了不拖延工作进度,他干脆以站为家,长年累月驻守在生态站上,每天在不同的时段雷打不动地观测记录各种数据;及时为仪器更换自记纸,翻山越岭取回各种泥水样品;定期维修仪器、整理报表。除了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王中建几乎不出山。

在寂寥无比的深山,王中建感到深深的孤独。人非草木,他独居一隅,心里时刻牵挂着山外的亲人。不多久,王中建的爱人为了丈夫安心山区,毅然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带着不满三岁的女儿来到丈夫身边,为他洗衣做饭、协助工作。每月仅享受着县林业局补助的几百元生活费,这一干也是18年。而本该在城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女儿也只能送到乡村小学读书,王中建每天用自行车朝送晚接。因路途较远,年幼的女儿常常受不了颠簸哇哇大哭,有时还在自行车上睡着了。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王中建的心都疼极了。他极力在生活中付出更多的关爱来弥补对女儿的愧疚,周末带着她满山林玩耍。教女儿认识大自然,全家人一起进行生态观测。但条件使然,尽管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在孩子上初中时,王中建还是让她和农村娃一样寄宿在学校。

2005年的一天,王中建的女儿感冒后身体不适。当时有两个研究生正在监测站做实验,那些日子几乎天天下雨,王中建带着学生忙于科研观测,没有及时带女儿看医生,结果导致女儿病情加重,险些造成性命之忧。女儿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全是母亲照顾,父亲没有陪上完整的一天。王中建总是看望一下就匆忙回了监测站继续忙工作,女儿可怜巴巴地抱住父亲不让走,王中建耐心哄着,红着眼眶一次次回头。

(二)

到生态站之前,王中建是乡镇林业站的一名技术员,对他来说,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两眼一抹黑,简直无从下手。但他硬是以林业职高毕业的底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埋头学习、刻苦钻研各种生态监测知识并自学了《气象学》。2002年参加自考,先后取得中南林学院《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业大专文凭、湘潭大学《文秘》专业本科文凭。他虚心向慈利县林业局老同志、省林业科学院专家请教。为了弄懂一个概念、一个专业术语,他翻书籍、查电脑,经常忙到深夜。那几年,整个女儿寨每天晚上最后熄掉的,就是他房间里的那盏灯。功夫不服有心人,通过一点一滴积累,他终于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的一整套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了生态观测的各种流程,完成了从一个林业科研的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华丽转变。

30岁到50岁是人生的黄金年华,王中建把自己最好的美好年华献给了大山,献给了林业科研事业。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慈利山洪暴发,王中建担心水文站的自动水位计被水淹没而给国家造成损失,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仪器,差点被洪水卷走。2015年正月,因长期下雨,路长青苔,王中建工作时右手腕摔成粉碎性骨折。可他硬是一声不吭,吊着绷带依然坚持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中建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却从未后悔过。

生态监测是平凡的工作,每天也就是定时观测记录各种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及时测量径流场的径流量和泥沙含量、定期巡视维护仪器设施、整理统计各种数据。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难就难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难就难在每天必须及时准确,难就难在二十年勤如一日!

为了“及时、准确”四个字,他几乎放弃了所有走亲访友和娱乐的机会,专注于做事和学习。以至于亲友、单位同事开玩笑说他“六亲不认”、“生活没有情趣”。面对这样的戏言,他总是一笑了之。熟悉王中建的人都知道,他爱岗敬业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20年7300多个日夜坚守生态站,没有享受过一天节假日,没有请一天病假事假,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

2018年6月底,王中建同志因系借调身份,不得不调回零阳镇林业站工作,年近五旬的汉子几乎是眼含热泪、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为之奉献了二十年青春与汗水的生态站,彻底告别林业生态监测工作。他常说监测站就象他的孩子,他一定要小心呵护,使其茁壮成长 。临走前,王中建仍旧不忘省林业科学院和慈利县林业局领导“一定要带好带会新人”的嘱托,将自己二十年的工作心得、观测流程、仪器使用方法悉数教给接任者。并一再告诫:做科研工作一定要安得下心、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凡事要亲历亲为,实事求是,切不可弄虚作假;要发扬钉子的稳得住、乐奉献的精神,把慈利森林生态站的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王中建块头不大,看起来并不十分结实,但了解他的都说:“这人真是条硬汉子!”

--> 2019-04-13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15319.html 1 大山里的硬汉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