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善任 通讯员 黎治国 刘文武
3月20日,记者来到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大庄坪村王焕云的土猪养殖基地,只见2栋养殖舍里的500多头黑土猪,膘肥体壮,惹人喜爱。
“是市住建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摘掉了贫困帽,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王焕云边给猪喂食边介绍,2014年他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的帮助下,2016年开始养猪,投资20万元建起了养猪场,年纯收入达10万元,2018年,被评为全县“脱贫之星”。
“大庄坪村地处山沟,水源充足、空气清新,适合黑猪散养。”2015年,王焕云的想法得到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支持,安排他参加各种养殖技术培训,并帮助他到市内各大养猪场参观学习考察。2016年,他流转了村里100亩地,投资20万元建了一栋100平方米的管理房和2栋700平方米的养猪舍。买母猪缺资金,工作队又帮助他贷款5万元,购买了60头母猪,并请来养殖专家给他精心指导。2017年初,60头母猪开始产崽,当年,自繁自养500多头猪,纯收入近10万元。
“快看!那头猪爬到了10米高的坎上。”走出猪舍,不远处的山坡上,几十头猪正你追我赶往坡上冲。王焕云高兴地说,白天山地散养,这些猪都是运动健将。这流转的100多亩山地,种草、栽红薯和玉米。既是猪的运动场,又是猪的食物地。它们吃的是红薯、玉米,喝的是山泉水,这样养殖的猪生态健康,猪肉品质高。
2018年底,王焕云养猪脱贫致富的好消息传遍周边乡村,今年初,一些也想养猪的贫困户纷纷前来养殖场向他求教养猪技术。他毫无保留地把养殖技术悉心传授,而且还上门指导。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已新发展养猪大户5户。
“猪年发‘猪财’,培育一批黑土猪养殖大户,稳定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谈及发展,王焕云表示,将进行养殖、销售、生产加工一条龙,把猪肉分割包装,做成香肠、咸肉、冷鲜等礼盒,进入全市各土特产店和超市,形成一条黑土猪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