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当2018年底全球流感蔓延扩散时,当人人自危,谈“流感”色变,足不出户时,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务工作者“想病人所想、急患者所急”,勇敢地站在了战斗的第一线,与病毒展开了殊死较量。
近日,记者来到了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见到了感染科粟仲锐主任。“据德依仁,救死扶伤。”他始终坚信:医生不能改变“因贫致病”的现状,但可以终结“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正是这份信念,让他在从事传染病救治工作的21年里,不断激励自己,用对病人的关怀点燃奋战的烈火雄心,一次又一次把病人从病魔与死神手中拯救回来。
由于感染科病房和门诊涉及到两个二十四小时运转的独立单元,面对的病人群体从几个月的婴儿到九十多岁的老人,战线长且诊疗任务重,尤其出现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粟仲锐总是不放心,常常告诫医护人员“对每一例患者都要认真负责”。春节前后流感病毒肆虐时,感染科收治患者最高峰达到120人。作为科室主任,粟仲锐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与感染科医护并肩作战、攻坚克难。他坚持24小时负责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以便制定个性化方案。因为工作原因,粟主任在外地上学的女儿只能委托年迈的外祖父母照顾,他却没办法陪伴左右,“流感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科室这么多危重病人,同事们都在拼命工作,我相信我女儿一定会理解爸爸!”
经过大量的救治经验积累,粟仲锐及其带领下的同事总结出抢救危重症“甲流”病人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抗病毒治疗,呼吸循环支持、多学科协作”,并成功抢救了多位危重症病人,而他再三强调,这是团队的功劳,医护合作得好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
近几年来,感染科在粟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肝病、结核病、艾滋病、脓毒血症、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应对了张家界市多次“麻疹、手足口病、流感”等疾病的流行,诊治了诸如“布鲁氏菌病、恙虫病、人禽流感、钩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脓肿分支杆菌感染、全身多发骨结核并皮肤脓肿”等多例张家界市首例及国内省内乃至世界疑难病、罕见病、少见病。其中部分临床经验写成了论文并以病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多次参与国内、省内学术交流。人们对感染科的认知也不再局限为传染病。“我看了多家医院没有治好的病,他们看出来了,他们治好了,非常了不起!”一名患者及家属说道,“他们不止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疾病,尤其对病人的关怀体贴以及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更甚家人!”
在粟仲锐的眼里,一名称职的医生首先应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因为只有回到这一原点,医者才能时时刻刻心系病人身体的痛楚、心灵的创伤以及困窘的处境,从而持久拥有捍卫病人健康与性命的勇气和力量。
(田西言 朱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