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省首批十大特色文旅小镇—— 神奇通道 好运侗乡 2021年12月06日  来源:张家界日报

万佛山。 唐洄澜 摄

通道皇都侗寨实景演出《侗听天籁》。(通道文旅局供图)

皇都侗文化村景区推出的原生态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戊梁恋歌”。 肖化冰 摄

千人合拢宴。 杨少权 摄

通道转兵纪念馆。(通道文旅局供图)

龙底漂流。(通道文旅局供图)

芋头侗寨。 吴满亮 摄

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个神奇的地方,是三省交界地、侗族聚居地、生态宜居地,更是旅游目的地和红军转兵地,“革命红、生态绿、民俗古”三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交相辉映,“神奇通道 好运侗乡”旅游品牌誉满华夏。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南省旅游强县、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红色之城。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领导人在通道召开的“通道会议”,奏响了红军长征伟大战略转折的先声;梨子界、大坡界上一座座红军墓,谱写了一曲曲“红军精神永存”的时代战歌;“一副担架”“一担皮箩”等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诠释着浓浓的军民鱼水之情;双拥共建根深叶茂,连续六次被授予省级“双拥模范县”光荣称号。

康养之城。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77.2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未被污染的神奇绿洲”。有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龙底生态漂流区等国家级4A景区4个、3A景区3个。年均气温16.6℃,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高达98%以上,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连续四年入列“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这里侗民族医药传承荟萃,康养旅游正蓬勃发展,已逐渐成为长株潭及粤港澳大湾区等都市旅人的康养家园。

民俗之城。这里是侗民族核心聚居地,侗族服饰、建筑、饮食、歌舞等侗民族风俗保存完整,堪称“侗族文化活态博物馆”,有全国唯一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通道侗族村寨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芋头古侗寨、恭城书院、马田鼓楼等6处14个单位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安之城。这里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规民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生活化,让“枫桥经验”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优秀人民调解员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不胜枚举,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连续3年全省先进,持续5年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成功入列怀化市首批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县。

皇都侗文化村

景区地址:通道坪坦乡皇都侗文化村

咨询电话:0745-8548018

皇都侗文化村位于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地带的坪坦乡,距县城10公里,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四个寨组成,为纯侗族聚居的侗寨,总面积31.26公顷。坪坦河、高盘溪、后冲溪流经村寨,坪坦公路、牙屯堡公路穿过村寨,山体环绕村寨四周,形成了“三水抱四寨、三宅共一场、四寨成盘龙”的独特居住环境。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十大文旅特色小镇”“湖南百佳景点”“新潇湘休闲八景”“湖南四星级休闲农业庄园”“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中华户外网推荐景点”“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等荣誉称号。1995年开始对外经营,是集侗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是通道的“美人窝”。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是湖南省首批命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的拦门酒、合拢宴妙趣横生,普修桥、鼓楼工艺精湛,被列为中国八个经典村落景观之一。这里民风淳朴,生活安康有序,素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誉,是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被无数文人墨客誉为和谐美丽的世外桃源。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侗乡的“小布达拉宫”——

芋头古侗寨

景区地址:通道双江镇芋头村

咨询热线:0745-8626728

芋头古侗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有640多年历史,清顺治年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建芋头廻龙桥、牙上鼓楼、龙氏鼓楼,清道光、光绪年间分别修建芦笙古楼、龙门,维修古驿道等。古侗寨因山就势,建筑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鼓楼、门楼、芦笙场、凉亭、古井、萨岁坛、吊脚楼等一应俱全,且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和艺术价值,被专家称为侗族建筑的“实物博物馆”,有侗乡的“小布达拉宫”之美誉,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通道转兵纪念馆

景区地址:通道县溪镇恭江村

咨询电话:0745-8411239

通道转兵纪念馆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罗蒙山下。由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恭城书院、东岳宫、宝庆会馆、红军街、红军浮桥、红军堤等部分组成。馆区面积20余万平方米,陈展面积4000平方米,馆藏珍贵革命文物近2000件。

恭城书院始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原称“罗蒙书院”,后毁于火灾。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原址重建,更名“恭城书院”。书院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四部分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建筑群,并沿纵轴排列于一线,是少数民族地区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学馆。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在通道召开。会议围绕着红军前进的方向展开激烈争论。会议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改变原定计划,改向贵州前进的正确主张,实现了伟大的通道转兵,于万分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和毛泽东进入中央实际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是红军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

通道转兵纪念馆以展示通道会议历史史实为主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将完善基础设施与提升品牌影响为导向,打造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获得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提名奖、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大魅力场馆”、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是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和学员120万人次以上。